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市政工程论文--给水工程(上水道工程)论文--净水工程(给水处理)论文

高铁酸钾的制备及去除水中铊、吲哚和处理污水厂污泥的效果与机理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17-40页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7-18页
    1.2 高铁酸钾氧化技术第18-25页
        1.2.1 高铁酸钾的物理化学性质第18-19页
        1.2.2 高铁酸钾对水体中不同种类污染物的去除第19-22页
        1.2.3 高铁酸钾的制备方法研究现状第22-25页
    1.3 铊污染现状及水源水铊污染控制技术第25-30页
        1.3.1 铊的物理化学性质第25-26页
        1.3.2 铊在环境中的分布第26-27页
        1.3.3 铊的毒性第27-28页
        1.3.4 铊的污染第28-29页
        1.3.5 水体铊污染控制技术第29-30页
    1.4 水源水中吲哚类化合物污染现状及污染控制技术第30-33页
        1.4.1 吲哚类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在环境中的分布第30-31页
        1.4.2 吲哚类化合物的危害第31-32页
        1.4.3 吲哚类化合物污染控制技术第32-33页
    1.5 剩余活性污泥处理技术第33-38页
        1.5.1 剩余活性污泥的物理化学性质第33页
        1.5.2 常见的剩余活性污泥处理技术第33-38页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38-40页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40-48页
    2.1 实验试剂与设备第40-42页
        2.1.1 实验试剂第40-41页
        2.1.2 主要实验药剂配制方法第41-42页
        2.1.3 实验仪器第42页
    2.2 实验操作方法第42-44页
        2.2.1 高铁酸钾的制备第42-43页
        2.2.2 高铁酸钾对溶液中铊的去除第43页
        2.2.3 高铁酸钾对溶液中吲哚的氧化第43-44页
        2.2.4 污泥的破解过程第44页
    2.3 分析方法第44-48页
        2.3.1 高铁酸钾浓度分析第44-45页
        2.3.2 有效氯浓度分析第45页
        2.3.3 有机物浓度的测定第45页
        2.3.4 溶液中重金属离子浓度的测定第45-46页
        2.3.5 污泥物理化学性能的表征第46-47页
        2.3.6 扫描式电子显微镜样品制作及分析过程第47-48页
第3章 高铁酸钾的制备及影响因素探讨第48-61页
    3.1 引言第48页
    3.2 碱性次氯酸根溶液的配制第48-51页
        3.2.1 碱性次氯酸根溶液的配制第48-49页
        3.2.2 反应温度对溶液中有效氯浓度的影响第49-50页
        3.2.3 储存温度及时间对溶液中有效氯浓度的影响第50-51页
    3.3 铁盐种类对高铁酸钾产率及纯度的影响第51-52页
    3.4 络合剂对高铁酸钾产率及稳定性的影响第52-53页
    3.5 氧化剂浓度对高铁酸钾产率的影响第53-54页
    3.6 反应温度对高铁酸钾产率及纯度的影响第54-56页
    3.7 提纯过程对高铁酸钾纯度的影响第56-58页
        3.7.1 结晶过程对产物中高铁酸钾纯度的影响第56-57页
        3.7.2 过滤步骤对产物中高铁酸钾纯度的影响第57页
        3.7.3 脱水步骤对产物中高铁酸钾纯度的影响第57-58页
        3.7.4 冲洗步骤对产物中高铁酸钾纯度的影响第58页
    3.8 与其他高铁酸钾制备方法的比较第58-59页
    3.9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4章 高铁酸钾对水中痕量铊的去除第61-81页
    4.1 引言第61页
    4.2 不同药剂对配水中痕量铊的去除效果第61-63页
    4.3 高铁酸钾对水体中痕量铊的去除效果第63-65页
    4.4 高铁酸钾与水体中痕量铊的反应机理第65-68页
        4.4.1 高铁酸钾对一价铊的氧化第65-67页
        4.4.2 铁氧化物对铊的去除第67-68页
    4.5 影响高铁酸钾去除铊的水质背景因素第68-72页
        4.5.1 溶液pH值对高铁酸钾除铊的影响第68-70页
        4.5.2 背景离子及天然有机物对高铁酸钾除铊的影响第70-72页
    4.6 水质背景因素对铊脱附的影响第72-74页
    4.7 高铁酸钾对实际水体中痕量铊的去除第74-80页
        4.7.1 实际水体的水质特征第74页
        4.7.2 高铁酸钾联合活性炭吸附对实际水体中痕量铊的去除效果第74-75页
        4.7.3 高铁酸钾联合聚合氯化铝对实际水体中痕量铊的去除效果第75-76页
        4.7.4 高铁酸钾联合聚合氯化铝除铊反应条件的优化第76-78页
        4.7.5 高铁酸钾联合聚合氯化铝絮凝对原水其他水质指标的影响第78-80页
    4.8 本章小结第80-81页
第5章 高铁酸钾对水中微量吲哚的去除第81-96页
    5.1 引言第81页
    5.2 高铁酸钾氧化吲哚的反应动力学分析第81-83页
    5.3 背景离子对高铁酸钾氧化吲哚的影响第83-84页
    5.4 络合剂对高铁酸钾氧化吲哚的影响第84-87页
    5.5 高铁酸钾在实际水体中对吲哚的降解第87-89页
    5.6 高铁酸钾氧化吲哚的反应路径第89-93页
        5.6.1 氧化产物分析第89-92页
        5.6.2 氧化机理分析第92-93页
    5.7 氧化过程中水体内可生物同化有机碳变化规律第93-95页
    5.8 本章小结第95-96页
第6章 碱性高铁酸钾溶液处理污泥第96-115页
    6.1 引言第96页
    6.2 碱性高铁酸钾溶液处理后污泥沉降和脱水性能的变化第96-98页
    6.3 处理后污泥颗粒平均粒径的变化规律第98-99页
    6.4 处理前后污泥表观形貌的变化第99-101页
    6.5 处理后污泥上清液中有机质转化规律第101-106页
        6.5.1 污泥上清液中溶解性化学需氧量变化第101-102页
        6.5.2 污泥上清液中总有机碳浓度变化第102-103页
        6.5.3 污泥上清液中含氮物质的浓度变化第103-104页
        6.5.4 污泥上清液中含磷物质的浓度变化第104-106页
        6.5.5 污泥处理后上清液中硫化物含量的变化规律第106页
    6.6 污泥处理后上清液中有机物成分的转化规律第106-110页
        6.6.1 污泥处理后上清液中有机物三维荧光光谱的变化规律第106-109页
        6.6.2 污泥处理后上清液中多糖和蛋白类物质浓度的变化规律第109页
        6.6.3 污泥处理后上清液中有机物分子量分布变化规律第109-110页
    6.7 碱性高铁酸钾破解污泥的作用机理第110-112页
    6.8 污泥处理后金属含量的变化规律第112-113页
        6.8.1 污泥处理后上清液中铁含量的变化规律第112页
        6.8.2 污泥处理后重金属的转移规律第112-113页
    6.9 本章小结第113-115页
结论第115-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2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128-131页
致谢第131-132页
个人简历第132页

论文共1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微生物电化学中试系统构型设计、能耗分析及处理效能评价
下一篇:水污染应急技术预案智能生成模型建立及案例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