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农药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基于受体和配体策略的计算机辅助农药生物合理设计研究

致谢第5-10页
术语和缩略语表第10-12页
氨基酸中英文名称、简写符号第12-13页
摘要第13-15页
Abstract第15-16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7-39页
    1.1 新农药创制的研究现状第17-18页
    1.2 生物合理设计的基本策略第18-20页
        1.2.1 基于受体结构的生物合理设计第18-19页
        1.2.2 基于配体结构的生物合理设计第19-20页
    1.3 生物合理设计中常用的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方法第20-34页
        1.3.1 分子对接第20-23页
        1.3.2 同源模建第23-26页
        1.3.3 分子动力学模拟第26-30页
        1.3.4 药效团模型第30-32页
        1.3.5 定量构效关系第32-34页
    1.4 计算机辅助农药分子生物合理设计的研究进展第34-36页
        1.4.1 先导化合物的发现第34-35页
        1.4.2 先导化合物的优化第35-36页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36-39页
第二章 基于JAK激酶结构的新型选择性杀菌先导化合物的虚拟筛选研究第39-54页
    2.1 引言第39-41页
    2.2 研究体系与计算方法第41-45页
        2.2.1 同源模建第41-43页
        2.2.2 分子动力学模拟第43页
        2.2.3 分子对接第43-44页
        2.2.4 杀菌活性测定第44页
        2.2.5 JAK激酶抑制活性测定第44-45页
        2.2.6 细胞毒性测定第45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45-53页
        2.3.1 Rs_JAK同源模建第45-47页
        2.3.2 打分函数识别能力评估第47-49页
        2.3.3 虚拟筛选流程第49页
        2.3.4 生物活性测定第49-51页
        2.3.5 结合模式研究第51-53页
    2.4 小结第53-54页
第三章 基于配体药效团模型的新型SDHI类抑制剂先导化合物的虚拟筛选研究第54-82页
    3.1 前言第54-57页
    3.2 计算与实验方法第57-72页
        3.2.1 药效团模型的构建与验证第57-58页
        3.2.2 虚拟酰胺库构建与数据库搜索第58-59页
        3.2.3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第59-69页
        3.2.4 生物活性测定第69-70页
        3.2.5 真菌SDH同源模建和分子模拟第70-72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72-80页
        3.3.1 药效团模型的构建第72-73页
        3.3.2 药效团模型的验证第73-74页
        3.3.3 虚拟库构建和药效团模型搜索第74-75页
        3.3.4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与生物测定第75-77页
        3.3.5 Hit-to-lead优化第77-79页
        3.3.6 结合模式分析第79-80页
    3.4 小结第80-82页
第四章 基于琥珀酸脱氢酶结构的新型SDHI类抑制剂的合理设计研究第82-110页
    4.1 引言第82-84页
    4.2 计算与实验方法第84-103页
        4.2.1 分子模拟研究第84页
        4.2.2 设计化合物的合成第84-103页
        4.2.3 杀菌活性测定第103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103-108页
        4.3.1 新型SDHI类抑制剂的合理设计第103-104页
        4.3.2 中间体与目标化合物的合成第104-105页
        4.3.3 生物活性测定第105-107页
        4.3.4 结合模式分析第107-108页
    4.4 小结第108-110页
第五章 基于定量构效关系的新型螺环季酮酸类ACCase酶抑制剂的合理设计研究第110-121页
    5.1 引言第110-112页
    5.2 计算方法第112-115页
        5.2.1 数据集第112-113页
        5.2.2 分子描述符计算与选择第113-114页
        5.2.3 模型建立与验证第114页
        5.2.4 虚拟组合化学库构建第114-115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115-120页
        5.3.1 支持向量机分类识别模型的建立第115-118页
        5.3.2 基于SVM模型的螺环季酮酸骨架的合理改造第118-120页
    5.4 小结第120-121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第121-125页
    6.1 全文总结第121-123页
    6.2 全文创新点第123页
    6.3 不足与展望第123-125页
参考文献第125-148页
作者简历第148-149页

论文共1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红曲霉高密度萃取发酵色素代谢与跨膜运输行为
下一篇:何首乌中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THSG)生物合成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