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1-16页 |
1.2.1 国内外政府绩效管理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国内外政府绩效管理法制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3 简要述评 | 第15-16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 | 第16-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3.3 创新点 | 第16-18页 |
第2章 政府绩效管理法制化的理论分析 | 第18-26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8-21页 |
2.1.1 绩效管理的概念 | 第18-19页 |
2.1.2 政府绩效管理的概念 | 第19-20页 |
2.1.3 政府绩效管理法制化的概念 | 第20-21页 |
2.2 法制化的理论基础 | 第21-23页 |
2.2.1 概念辨析 | 第21-22页 |
2.2.2 理论基础 | 第22-23页 |
2.3 政府绩效管理法制化的必要性 | 第23-26页 |
2.3.1 西方发达国家政府绩效管理经验 | 第23-24页 |
2.3.2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 第24-25页 |
2.3.3 破解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的诸多困境 | 第25-26页 |
第3章 我国政府绩效管理法制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26-33页 |
3.1 我国政府绩效管理法制化的积极探索 | 第26-28页 |
3.1.1 政府绩效思维不断增强 | 第26页 |
3.1.2 依法治国全面展开 | 第26-27页 |
3.1.3 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及其法制化实践经验丰富 | 第27-28页 |
3.2 我国政府绩效管理法制化存在的问题 | 第28-31页 |
3.2.1 政府绩效管理缺乏专门性立法 | 第28-29页 |
3.2.2 政府绩效制度操作性不强 | 第29页 |
3.2.3 政府绩效管配套机制不健全 | 第29-31页 |
3.3 我国政府绩效管理法制化困境分析 | 第31-33页 |
3.3.1 社会法治观念落后 | 第31页 |
3.3.2 法制行政文化滞后与官僚主义阻碍 | 第31-32页 |
3.3.3 缺乏国家层面的有力推动 | 第32页 |
3.3.4 政府绩效管理实践与研究本土化不够 | 第32-33页 |
第4章 西方发达国家政府绩效管理法制化的实践与经验 | 第33-41页 |
4.1 外国政府绩效管理法制化实践 | 第33-38页 |
4.1.1 美国的政府绩效管理法制化实践 | 第33-35页 |
4.1.2 英国的政府绩效管理法制化实践 | 第35-37页 |
4.1.3 日本的政府绩效管理法制化实践 | 第37-38页 |
4.2 外国政府绩效管理法制化的经验借鉴 | 第38-41页 |
4.2.1 出台绩效管理相关法案,推动政府绩效管理法制化进程 | 第38-39页 |
4.2.2 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保障政府绩效管理的良好运行 | 第39页 |
4.2.3 完善政府绩效管理监督制度 | 第39-41页 |
第5章 我国政府绩效管理法制化建设的思路 | 第41-47页 |
5.1 建立具有本土特色的科学合理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 | 第41-43页 |
5.1.1 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价值体系 | 第41-42页 |
5.1.2 建立多元的政府绩效主体体系 | 第42页 |
5.1.3 建立科学完善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 第42-43页 |
5.2 培育坚实的绩效管理法制文化基础 | 第43-44页 |
5.2.1 培育公民法制意识 | 第43页 |
5.2.2 培育政府公务人员法制思维 | 第43-44页 |
5.2.3 深植政府组织法制文化 | 第44页 |
5.3 切实增强政府绩效管理立法工作 | 第44-45页 |
5.3.1 中央统筹:高位阶绩效管理法案的制定 | 第44-45页 |
5.3.2 因地制宜:差异化的地方立法实践 | 第45页 |
5.3.3 完善配套法律及行政体制改革 | 第45页 |
5.4 构建全面协调的绩效管理法制体系 | 第45-47页 |
5.4.1 强化绩效管理立法监督 | 第46页 |
5.4.2 完善绩效预算与绩效审计制度 | 第46页 |
5.4.3 建立绩效问责制度 | 第46-4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工作单位课题研究项目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