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7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1.2 工程背景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2.1 倾斜煤层围岩应力分布规律力学机制的研究 | 第10-12页 |
1.2.2 倾斜煤层围岩应力分布规律数值模拟的研究 | 第12-14页 |
1.2.3 倾斜煤层围岩应力分布规律室内相似模拟试验的研究 | 第14-15页 |
1.3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 第15-16页 |
1.4 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2 倾斜煤层巷道围岩应力非对称分布特征分析 | 第17-28页 |
2.1 倾斜煤层巷道围岩应力非对称分布特征 | 第17-24页 |
2.1.1 倾斜煤层巷道两帮围岩应力非对称分布特征 | 第17-19页 |
2.1.2 倾斜煤层巷道顶板围岩应力非对称分布特征 | 第19-21页 |
2.1.3 倾斜煤层巷道底板围岩应力非对称分布特征 | 第21-24页 |
2.2 倾斜煤层巷道围岩非对称变形破坏特征 | 第24-26页 |
2.2.1 倾斜煤层巷道两帮非对称变形破坏特征 | 第24-25页 |
2.2.2 倾斜煤层巷道顶板非对称变形破坏特征 | 第25-26页 |
2.2.3 倾斜煤层巷道底板非对称变形破坏特征 | 第26页 |
2.3 倾斜煤层巷道围岩非对称变形破坏特征 | 第26-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3 巷道围岩应力非对称特征数值模拟分析 | 第28-44页 |
3.1 数值计算 | 第28-31页 |
3.1.1 计算参数的选取 | 第28-29页 |
3.1.2 计算模型的建立及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29-31页 |
3.2 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31-43页 |
3.2.1 巷道竖直应力分布特征 | 第31-34页 |
3.2.2 巷道水平应力分布特征 | 第34-36页 |
3.2.3 巷道竖直位移分布特征 | 第36-38页 |
3.2.4 巷道水平位移分布特征 | 第38-41页 |
3.2.5 巷道塑性区的变化 | 第41-4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4 巷道围岩应力非对称特征试验研究 | 第44-68页 |
4.1 相似模拟试验试验方案 | 第44-49页 |
4.1.1 模拟试验相似原理 | 第44-45页 |
4.1.2 试验的原型条件 | 第45页 |
4.1.3 试验方案设计 | 第45-47页 |
4.1.4 试验的模型材料及配比 | 第47-48页 |
4.1.5 试验设备 | 第48-49页 |
4.2 模型的制作和测试方案 | 第49-53页 |
4.2.1 模型的制作 | 第49-50页 |
4.2.2 材料力学性能的测定 | 第50-51页 |
4.2.3 测点的布置 | 第51-52页 |
4.2.4 测试方案 | 第52-53页 |
4.3 巷道围岩应力分布规律分析 | 第53-64页 |
4.3.1 巷道顶板围岩应力分布规律分析 | 第53-56页 |
4.3.2 巷道两帮围岩应力分布规律分析 | 第56-60页 |
4.3.3 巷道四个帮角处围岩应力分布规律分析 | 第60-63页 |
4.3.4 巷道底板围岩应力分布规律分析 | 第63-64页 |
4.4 巷道围岩变形规律分析 | 第64-66页 |
4.4.1 巷道顶板围岩位移变化规律分析 | 第65页 |
4.4.2 巷道两帮围岩位移变化规律分析 | 第65-6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5.1 结论 | 第68-69页 |
5.2 展望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附录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