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破荷载作用下金堆城露天矿边坡稳定性研究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1 绪论 | 第8-14页 |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 1.2.1 边坡稳定性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1.2.2 边坡动力稳定性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 1.3.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1.3.3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 2 研究区概况 | 第14-21页 |
| 2.1 自然地理 | 第14-16页 |
| 2.2 地质条件 | 第16-17页 |
| 2.3 工程地质分区 | 第17-20页 |
| 2.3.1 岩组划分 | 第17-18页 |
| 2.3.2 各岩组物理力学性质 | 第18页 |
| 2.3.3 工程地质分区 | 第18-20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 3 爆破振动试验及分析 | 第21-35页 |
| 3.1 爆破振动相关理论 | 第21-22页 |
| 3.2 爆破振动试验 | 第22-25页 |
| 3.2.1 测试仪器与测试系统 | 第22-24页 |
| 3.2.2 试验设计 | 第24-25页 |
| 3.3 测试结果分析 | 第25-33页 |
| 3.3.1 试验成果 | 第26-28页 |
| 3.3.2 试验结果分析 | 第28-33页 |
| 3.4 爆破振动效应的控制措施和建议 | 第33-34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4 岩质边坡离散元分析模型建立 | 第35-45页 |
| 4.1 离散元基本原理 | 第35-36页 |
| 4.2 模型建立 | 第36-38页 |
| 4.3 参数选取 | 第38-44页 |
| 4.3.1 岩体物理力学参数 | 第38页 |
| 4.3.2 节理物理力学参数 | 第38-41页 |
| 4.3.3 岩体和节理的本构模型 | 第41页 |
| 4.3.4 网格尺寸 | 第41-42页 |
| 4.3.5 边界条件确定 | 第42-43页 |
| 4.3.6 振动荷载的确定及输入 | 第43-44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5 爆破荷载作用下岩质边坡稳定性研究 | 第45-57页 |
| 5.1 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简介 | 第45页 |
| 5.1.1 极限平衡法 | 第45页 |
| 5.1.2 数值分析法 | 第45页 |
| 5.2 爆破荷载作用下岩质边坡的稳定系数计算 | 第45-48页 |
| 5.2.1 SARMA法基本原理 | 第45-46页 |
| 5.2.2 计算剖面选取 | 第46-47页 |
| 5.2.3 爆破荷载计算 | 第47-48页 |
| 5.2.4 边坡稳定性计算 | 第48页 |
| 5.3 动力响应研究 | 第48-56页 |
| 5.4 边坡稳定性评价 | 第56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7-58页 |
| 6.1 结论 | 第57页 |
| 6.2 展望 | 第57-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 附录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