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环境观的河南禹州神垕镇瓷窑遗址修复保护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6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0-13页 |
1.2.1 论文研究的目的 | 第10-11页 |
1.2.2 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11-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动态 | 第13-14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及动态 | 第13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及动态 | 第13-14页 |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14-16页 |
1.4.1 实地考察 | 第14页 |
1.4.2 文献研究与调查 | 第14页 |
1.4.3 对比分析 | 第14-16页 |
第2章 神垕镇瓷窑遗址修复保护的理论基础 | 第16-22页 |
2.1 环境观的概念 | 第16-18页 |
2.1.1 自然环境 | 第17-18页 |
2.1.2 人文环境 | 第18页 |
2.2 区域性环境 | 第18-22页 |
2.2.1 区域性自然环境 | 第19-20页 |
2.2.2 区域性人文环境 | 第20-22页 |
第3章 神垕镇瓷窑遗址修复保护的现实依据 | 第22-36页 |
3.1 环境背景 | 第22-26页 |
3.2 文化渊源 | 第26-28页 |
3.3 历史遗存 | 第28-34页 |
3.3.1 瓷窑概况 | 第28-29页 |
3.3.2 神垕镇窑址的特征 | 第29-30页 |
3.3.3 瓷窑遗址破坏原因 | 第30-34页 |
3.4 社会价值 | 第34-36页 |
3.4.1 历史价值 | 第34页 |
3.4.2 艺术价值 | 第34页 |
3.4.3 教育价值 | 第34页 |
3.4.4 精神价值 | 第34-35页 |
3.4.5 旅游价值 | 第35页 |
3.4.6 经济价值 | 第35-36页 |
第4章 神垕镇瓷窑遗址修复保护的具体方法 | 第36-46页 |
4.1 修复保护的概念 | 第36页 |
4.2 修复保护的现状 | 第36-37页 |
4.3 修复保护的原则 | 第37-39页 |
4.3.1 针对性 | 第37页 |
4.3.2 有效性 | 第37页 |
4.3.3 合理性 | 第37-38页 |
4.3.4 真实性 | 第38-39页 |
4.4 修复保护的技术 | 第39-44页 |
4.4.1 瓷窑梁、柱 | 第39-40页 |
4.4.2 瓷窑屋面 | 第40-41页 |
4.4.3 砖面 | 第41-42页 |
4.4.4 砖墙 | 第42-43页 |
4.4.5 石材 | 第43-44页 |
4.5 加固保护的方法 | 第44-46页 |
4.5.1 表层的化学加固 | 第44页 |
4.5.2 本体的机械加固 | 第44页 |
4.5.3 修复性保护加固 | 第44-45页 |
4.5.4 回填中的加固 | 第45-46页 |
第5章 瓷窑遗址修复保护展示 | 第46-49页 |
5.1 瓷窑遗址展示原则 | 第46-47页 |
5.1.1 持续性 | 第46页 |
5.1.2 原真性 | 第46页 |
5.1.3 整体性 | 第46-47页 |
5.2 瓷窑遗址的展示方法 | 第47-49页 |
5.2.1 陈列展示 | 第47页 |
5.2.2 文化展示 | 第47页 |
5.2.3 情景模拟展示 | 第47-49页 |
第6章 总结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