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1.1.1 老旧小学的校园建设与现有教学实践要求不匹配 | 第12页 |
1.1.2 老旧小学校园更新改造需求日益突出 | 第12-13页 |
1.1.3 老旧小学发展过程中文化价值的逐渐流失 | 第13-14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16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4-15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6-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 相关概念及研究对象界定 | 第18-20页 |
1.4.1 老旧小学 | 第18页 |
1.4.2 体验式学习 | 第18-19页 |
1.4.3 改造更新 | 第19-20页 |
2.相关理论研究 | 第20-28页 |
2.1 体验式教学的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 | 第20-21页 |
2.1.1 国内外体验式教学的发展历程 | 第20页 |
2.1.2 环境对儿童行为心理的影响 | 第20-21页 |
2.2 小学校园改造的理论研究综述 | 第21-28页 |
2.2.1 国外小学校园建设改造发展历程 | 第21-25页 |
2.2.2 我国小学校园建设改造发展历程 | 第25-28页 |
3.老旧小学的现状研究 | 第28-41页 |
3.1 老旧小学调研 | 第28-31页 |
3.1.1 调研范围 | 第28-30页 |
3.1.2 调研目的 | 第30-31页 |
3.1.3 调研方法 | 第31页 |
3.2 重点调研老旧小学案例分析 | 第31-38页 |
3.2.1 杭州市夏衍小学 | 第31-35页 |
3.2.2 义乌市毛店小学 | 第35-38页 |
3.3 国内老旧小学校园现状问题提炼 | 第38-41页 |
3.3.1 整体布局与规划 | 第38-39页 |
3.3.2 建筑风貌 | 第39页 |
3.3.3 校园景观 | 第39页 |
3.3.4 室内环境 | 第39-41页 |
4.基于体验式校园的老旧小学校园改造策略 | 第41-50页 |
4.1 老旧小学校园改造的历史要求 | 第41-42页 |
4.1.1 老旧小学校园的记忆传承 | 第41页 |
4.1.2 老旧小学的新发展 | 第41-42页 |
4.2 体验式校园的改造设计原则 | 第42-44页 |
4.2.1 文化性原则 | 第42页 |
4.2.2 安全性原则 | 第42-43页 |
4.2.3 互动性原则 | 第43页 |
4.2.4 主题性原则 | 第43页 |
4.2.5 学科性原则 | 第43-44页 |
4.2.6 童趣性原则 | 第44页 |
4.3 整体布局的老旧小学校园文化氛围重塑 | 第44-45页 |
4.3.1 形成文化氛围的空间布局模式 | 第44-45页 |
4.3.2 强化文化功能的组合功能关系 | 第45页 |
4.4 老旧小学建筑更新中的校园空间塑造 | 第45-50页 |
4.4.1 校门形象的新塑造 | 第45-46页 |
4.4.2 仪式性建筑门厅空间 | 第46-47页 |
4.4.3 教学空间的灵活性改造 | 第47-48页 |
4.4.4 主题性的走廊展示空间 | 第48页 |
4.4.5 趣味性连廊空间 | 第48-50页 |
5.义乌市老旧学校空间改造案例研究: | 第50-80页 |
5.1 义乌市稠城第一小学校园改造 | 第50-71页 |
5.1.1 稠城一小项目概况 | 第50-51页 |
5.1.2 校园现状分析 | 第51-53页 |
5.1.3 稠城一小校园改造的设计原则 | 第53-55页 |
5.1.4 基于体验性的校园建筑设计策略 | 第55-59页 |
5.1.5 基于学科主题的校园室内设计策略 | 第59-67页 |
5.1.6 基于童趣体验的校园景观设计策略 | 第67-71页 |
5.2 义乌市毛店小学校园改造 | 第71-80页 |
5.2.1 毛店小学改造项目概况 | 第71-72页 |
5.2.2 现状分析 | 第72-73页 |
5.2.3 毛店小学校园改造策略 | 第73-74页 |
5.2.4 毛店小学建筑与景观空间改造 | 第74-77页 |
5.2.5 毛店小学室内教学空间改造 | 第77-80页 |
6.结论与展望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3页 |
图片索引 | 第83-85页 |
作者简历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