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德清东沈村山地河谷型村落有机更新策略与方法
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5-17页 |
1.1.1 课题缘起 | 第15页 |
1.1.2 山地村落建设现状 | 第15-17页 |
1.2 研究现状和意义 | 第17-19页 |
1.2.1 相关村落更新研究不足 | 第17-18页 |
1.2.2 本村落更新实践的意义 | 第18-19页 |
1.3 研究对象和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1.3.1 聚落与村落 | 第19页 |
1.3.2 地形及地貌 | 第19-20页 |
1.3.3 山地河谷村落 | 第20页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20-21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20-21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1.5 研究框架 | 第21-24页 |
第2章 村落更新相关研究及实践 | 第24-33页 |
2.1 更新的概念及相关理论 | 第24-26页 |
2.1.1 概念 | 第24页 |
2.1.2 相关理论 | 第24-26页 |
2.2 国外研究现状与实践 | 第26-27页 |
2.2.1 村落更新相关研究现状 | 第26页 |
2.2.2 相关实践 | 第26-27页 |
2.3 国内研究现状与实践 | 第27-30页 |
2.3.1 村落更新相关研究现状 | 第27-28页 |
2.3.2 相关实践 | 第28-30页 |
2.4 乡村人居环境有机更新及启示 | 第30-33页 |
2.4.1 乡村人居环境 | 第30-31页 |
2.4.2 乡村人居环境有机更新 | 第31页 |
2.4.3 启示 | 第31-33页 |
第3章 山地河谷型村落特征及有机更新理念构建 | 第33-52页 |
3.1 山地河谷型村落的形成 | 第33-35页 |
3.2 地形地貌特征 | 第35-38页 |
3.2.1 山地河谷自然环境 | 第35-36页 |
3.2.2 山地河谷地貌分类 | 第36-37页 |
3.2.3 山地地形分类 | 第37-38页 |
3.3 山地河谷型村落景观意向 | 第38-43页 |
3.3.1 视觉意向 | 第38-39页 |
3.3.2 空间意向 | 第39-42页 |
3.3.3 情感意向 | 第42-43页 |
3.4 地貌影响下的村落空间特征 | 第43-48页 |
3.4.1 村落形态 | 第43-45页 |
3.4.2 村落布局 | 第45-46页 |
3.4.3 街巷空间 | 第46页 |
3.4.4 滨水空间 | 第46-48页 |
3.4.5 居住建筑 | 第48页 |
3.5 山地河谷型村落有机更新理念构建 | 第48-52页 |
3.5.1 山地河谷村落人居环境再认知 | 第48-49页 |
3.5.2 现状问题 | 第49-50页 |
3.5.3 有机更新理念构建 | 第50-52页 |
第4章 德清东沈村山地河谷型村落特征解析 | 第52-62页 |
4.1 概况 | 第52-53页 |
4.2 地形地貌 | 第53页 |
4.3 村落的景观意向 | 第53-56页 |
4.3.1 视觉意向 | 第53-54页 |
4.3.2 空间意向 | 第54-55页 |
4.3.3 情感意向 | 第55-56页 |
4.4 村落的空间特征 | 第56-62页 |
4.4.1 村落形态 | 第56页 |
4.4.2 村落布局 | 第56-58页 |
4.4.4 街巷空间 | 第58-59页 |
4.4.5 滨水空间 | 第59-60页 |
4.4.6 建筑单体 | 第60-62页 |
第5章 德清东沈村有机更新策略与营建 | 第62-80页 |
5.1 村落现状认知 | 第62-64页 |
5.1.1 村落秩序再认知 | 第62页 |
5.1.2 发展机遇 | 第62-63页 |
5.1.3 现状问题 | 第63-64页 |
5.2 村落有机更新策略建构 | 第64-69页 |
5.2.1 产业发展策略 | 第64-66页 |
5.2.2 空间营建策略 | 第66-69页 |
5.3 村落有机更新营建方式与内容 | 第69-80页 |
5.3.1 山体环境保护 | 第69-71页 |
5.3.2 水系价值提升 | 第71-74页 |
5.3.3 空间格局彰显 | 第74-79页 |
5.3.4 特色路线相连 | 第79-80页 |
第6章 结语 | 第80-82页 |
6.1 总结 | 第80-81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作者简历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