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测绘学论文--摄影测量学与测绘遥感论文--测绘遥感技术论文

基于遥感技术的城市内部生态边界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3页
    1.1 研究背景、意义和目的第10-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页
        1.1.3 研究目的第11-12页
    1.2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第12-16页
        1.2.1 研究方法第12-13页
        1.2.2 研究主要内容第13-15页
        1.2.3 技术路线第15-16页
    1.3 研究时限与研究范围第16页
        1.3.1 研究时限第16页
        1.3.2 研究范围第16页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6-23页
        1.4.1 国外研究综述第16-19页
        1.4.2 国内研究综述第19-21页
        1.4.3 遥感技术在规划运用中的研究综述第21-23页
第二章 基础理论第23-33页
    2.1 城市边界的相关概念第23-24页
        2.1.1 城市结构边界第23页
        2.1.2 城市开发边界第23-24页
    2.2 城市生态边界的相关概念第24-26页
        2.2.1 生态管控边界第24-25页
        2.2.2 生态红线第25页
        2.2.3 城市绿色空间第25-26页
    2.3 城市空间结构的相关概念第26-28页
        2.3.1 区域第26页
        2.3.2 空间第26-27页
        2.3.3 城市空间结构第27页
        2.3.4 区域空间结构的构成要素第27-28页
        2.3.5 区域空间结构模式第28页
    2.4 遥感技术的图像释译技术与原理第28-33页
        2.4.1 高分辨率遥感技术的主要数据来源及相关参数第28-30页
        2.4.2 高分辨率图像预处理第30-31页
        2.4.3 高分辨率图像融合技术原理及方法第31页
        2.4.4 高分辨率图像镶嵌与裁剪第31-33页
第三章 基于遥感技术近代成都空间结构演变分析第33-47页
    3.1 遥感图像的选取研究范围——成都市第33-34页
        3.1.1 研究区概况第33-34页
    3.2 基于遥感技术现代成都中心城区及周边空间结构演变现状分析第34-38页
        3.2.1 数据源第34页
        3.2.2 研究方法第34-36页
        3.2.3 基于遥感图像成都市近20年城市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的现状特征第36-38页
    3.3 从空间要素特征角度分析成都近20年成都空间演变第38-45页
        3.3.1 点的演变特征第39-42页
        3.3.2 线性元素的演变特征第42-43页
        3.3.3 网络元素的演变特征第43-45页
        3.3.4 小结第45页
    3.4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四章 基于遥感技术成都市中心区域生态绿地分析第47-52页
    4.1 分析方法及原理第47-48页
        4.1.1 数据源第47页
        4.1.2 提取范围第47页
        4.1.3 研究方法第47-48页
    4.2 观测结果与解读第48-51页
        4.2.1 图像色调语言解读第48-49页
        4.2.2 遥感监测结果第49-50页
        4.2.3 小结第50-51页
    4.3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五章 城市内部生态边界的概念界定与载体的选择第52-58页
    5.1 城市内部生态边界的概念界定第52-53页
    5.2 城市内部生态边界的载体选择第53-56页
        5.2.1 《1996版成都市总体规划》的实施评测第53-54页
        5.2.2 《2011版成都市总体规划》的实施评测第54-56页
        5.2.3 小结第56页
    5.3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六章 城市内部生态边界的优化实施建议第58-63页
    6.1 城市内部生态边界优化的必要性第58-59页
    6.2 城市内部生态边界优化的原则第59-60页
    6.3 成都区域内部生态边界优化建议第60-63页
        6.3.1 结合“规土合一”,构建统一的划线标准第60-61页
        6.3.2 刚柔并济,坚守生态内部边界的刚性特征,预留弹性发展空间第61页
        6.3.3 城市内部生态边界的复合功能挖掘第61-63页
第七章 结论与期望第63-65页
    7.1 主要结论第63页
    7.2 不足与期望第63-65页
致谢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6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低成本MEMS-IMU/GNSS组合导航算法研究
下一篇:Microbulbifer sp.A4B-17菌株的DAHP合酶基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