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1.2.1 国内学者对我国诉前程序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国内学者对国外诉前程序的研究 | 第10-11页 |
1.2.3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2-13页 |
1.4 创新点和不足 | 第13-14页 |
第2章 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诉前程序的基本理论 | 第14-23页 |
2.1 环境公益诉讼诉前程序概要 | 第14-19页 |
2.1.1 诉前程序的特征 | 第14-16页 |
2.1.2 与一般前置性程序的区别与联系 | 第16-18页 |
2.1.3 诉前程序与起诉的辩证关系 | 第18-19页 |
2.2 检察机关环境公益诉讼诉前程序的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2.2.1 辅助原则 | 第19-20页 |
2.2.2 公众参与原则 | 第20页 |
2.2.3 权责统一原则 | 第20-21页 |
2.2.4 环境法的效益原则 | 第21-23页 |
第3章 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诉前程序现状和问题 | 第23-32页 |
3.1 环境公益诉讼诉前程序的现状 | 第23-27页 |
3.1.1 环境公益诉讼诉前程序的立法现状 | 第23-24页 |
3.1.2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诉前程序的实践 | 第24-25页 |
3.1.3 环境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的实践 | 第25-27页 |
3.2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诉前程序的问题 | 第27-29页 |
3.2.1 诉前程序督促对象区域范围严格受限 | 第27-28页 |
3.2.2 诉前程序与起诉衔接困难 | 第28-29页 |
3.3 环境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的问题 | 第29-32页 |
3.3.1 案件线索来源受限 | 第29-30页 |
3.3.2 检察建议形式化 | 第30-31页 |
3.3.3 行政机关履职标准和责任不明确 | 第31-32页 |
第4章 环境公益诉讼诉前程序的域外考察 | 第32-38页 |
4.1 美国诉前通知程序 | 第32-33页 |
4.1.1 产生背景—美国公民诉讼制度 | 第32-33页 |
4.1.2 诉前通知程序 | 第33页 |
4.2 日本公益诉讼诉前监察程序 | 第33-35页 |
4.2.1 日本公益诉讼 | 第33-34页 |
4.2.2 日本监察请求程序 | 第34-35页 |
4.3 德国环境行政公益诉讼 | 第35-36页 |
4.3.1 德国环境行政公益诉讼 | 第35页 |
4.3.2 德国行政公益诉讼的起诉限制 | 第35-36页 |
4.4 域外环境公益诉讼的限制对我国的启示 | 第36-38页 |
第5章 完善我国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诉前程序的建议 | 第38-44页 |
5.1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诉前程序制度的完善 | 第38-40页 |
5.1.1 诉前程序区域范围的扩大 | 第38-39页 |
5.1.2 督促、支持起诉与直接起诉有效衔接 | 第39-40页 |
5.2 环境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制度的完善 | 第40-44页 |
5.2.1 案件来源—“履行职责”的扩大化解释 | 第40-41页 |
5.2.2 细化诉前程序的相关规定 | 第41-42页 |
5.2.3 诉前程序落实行政机关的履职监督范围及其法律责任 | 第42-44页 |
第6章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