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千里公司并购案例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4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3-15页 |
1.4.1 并购相关概念 | 第13-14页 |
1.并购定义 | 第13页 |
2.并购类型 | 第13-14页 |
3.并购动因 | 第14页 |
1.4.2 研究理论基础 | 第14-15页 |
1.经营协同效应理论 | 第14页 |
2.财务协同效应理论 | 第14-15页 |
3.信息与信号理论 | 第15页 |
4.代理理论 | 第15页 |
1.5 研究方法及思路 | 第15-17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5.2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第二章 保千里公司并购案例介绍 | 第17-24页 |
2.1 保千里简介 | 第17-18页 |
2.2 并购实施过程 | 第18-2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第三章 保千里公司并购案例分析 | 第24-46页 |
3.1 并购动因 | 第24-26页 |
3.1.1 市值管理 | 第24-25页 |
3.1.2 大股东掏空动机 | 第25-26页 |
3.2 并购风险分析 | 第26-31页 |
3.2.1 目标企业价值高估风险 | 第26-29页 |
3.2.2 商誉减值风险 | 第29-30页 |
3.2.3 支付风险 | 第30页 |
3.2.4 整合风险 | 第30-31页 |
3.3 并购绩效分析 | 第31-40页 |
3.3.1 市场绩效分析 | 第31-37页 |
3.3.2 财务绩效分析 | 第37-40页 |
3.4 并购案例研究中发现的问题 | 第40-44页 |
3.4.1 往来账款不合逻辑,存在财务造假行为 | 第40-42页 |
3.4.2 公司治理结构失衡,董事会权力过大 | 第42页 |
3.4.3 信息披露违规违法 | 第42-43页 |
3.4.4 大股东股权质押比例高,变相套现 | 第43-4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四章 启示和建议 | 第46-48页 |
4.1 启示 | 第46页 |
4.2 监管建议 | 第46-47页 |
4.2.1 建立健全市值管理等制度 | 第46-47页 |
4.2.2 完善信息披露体系 | 第4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附件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