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中国山地城市空间形态调查研究--西北地区研究部分

中文摘要第3-5页
英文摘要第5-6页
1 绪论第18-32页
    1.1 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第18-20页
        1.1.1 选题缘起第18-19页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9-20页
    1.2 相关概念第20-23页
        1.2.1 西北地区第20页
        1.2.2 山地及山地城市第20-22页
        1.2.3 城市空间形态第22-23页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第23-27页
        1.3.1 国外(山地)城市空间形态相关研究第23-25页
        1.3.2 国内(山地)城市空间形态相关研究第25-27页
    1.4 技术路线第27-32页
        1.4.1 研究方法——人居环境科学思想指导下的综合研究第27-28页
        1.4.2 研究历史阶段划分与典例选择第28-29页
        1.4.3 研究框架第29页
        1.4.4 研究内容第29-32页
2 西北地区山地城市概述第32-48页
    2.1 西北地区山地城市形成的环境特征第32-37页
        2.1.1 自然地理环境第32-36页
        2.1.2 社会经济发展第36-37页
        2.1.3 历史文化传统第37页
    2.2 西北地区山地城市分布特征第37-44页
        2.2.1 山地城市区位选择第37-38页
        2.2.2 山地城市分布特征第38-44页
    2.3 山地城市类型分类第44-45页
        2.3.1 地形地貌分类第44-45页
        2.3.2 职能属性分类第45页
        2.3.3 等级体系分类第45页
    2.4 山地城市空间形态构成要素第45-47页
    2.5 本章小结第47-48页
3 西北地区古代时期山地城市空间形态第48-90页
    3.1 先秦山地聚居起源与发展时期(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第48-60页
        3.1.1 历史社会背景第48-49页
        3.1.2 山地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概述第49-51页
        3.1.3 各省区山地城市起源第51-55页
        3.1.4 案例研究第55-57页
        3.1.5 影响因素分析第57-59页
        3.1.6 山地城市空间形态构成要素特征第59-60页
        3.1.7 山地城市空间形态模式第60页
    3.2 传统山地城市形态演进时期 (封建社会)第60-88页
        3.2.1 历史社会背景第60-61页
        3.2.2 山地城市发展与建设总体概述第61-65页
        3.2.3 案例研究第65-79页
        3.2.4 影响因素分析第79-82页
        3.2.5 山地城市空间形态构成要素特征第82-86页
        3.2.6 山地城市空间形态模式第86-88页
    3.3 本章小结第88-90页
4 西北地区近代时期山地城市空间形态第90-106页
    4.1 历史社会背景第90-91页
    4.2 山地城市发展与建设总体概述第91-93页
        4.2.1 山地城市缓慢发展阶段(1840—1931)第91页
        4.2.2 山地城市快速发展阶段(1931—1945)第91-92页
        4.2.3 山地城市衰落停滞阶段(1945—1949)第92-93页
    4.3 案例研究第93-99页
    4.4 影响因素分析第99-101页
    4.5 山地城市空间形态特征第101-105页
        4.5.1 山地城市空间形态构成要素特征第101-103页
        4.5.2 山地城市空间形态模式第103-105页
    4.6 本章小结第105-106页
5 西北地区现代时期山地城市空间形态第106-152页
    5.1 历史社会背景第106-108页
    5.2 山地城市发展与建设总体概述第108-112页
        5.2.1 建国初期:山地城市快速形成与发展阶段(1949-1978)第108-110页
        5.2.2 改革开放时期:山地城市结构调整与缓慢发展阶段(1978—2000)第110-111页
        5.2.3 西部大开发至今:山地城市快速拓展与跳跃发展阶段第111-112页
    5.3 案例研究第112-141页
    5.4 影响因素分析第141-142页
    5.5 山地城市空间形态特征第142-151页
        5.5.1 山地城市空间形态构成要素特征第142-148页
        5.5.2 山地城市空间形态模式第148-151页
    5.6 本章小结第151-152页
6 西北地区山地城市空间形态特征与演变规律总结第152-172页
    6.1 山地城市空间形态图谱第152-156页
        6.1.1 山水格局类型第152-153页
        6.1.2 山地城市平面形态类型第153页
        6.1.3 山地城市空间形态图谱第153-156页
    6.2 山地城市空间形态演变规律第156-165页
    6.3 山地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作用机制第165-171页
        6.3.1 山地城市空间形态演变作用力系统第166-169页
        6.3.2 山地城市空间形态演变作用力的平衡过程第169-171页
    6.4 本章小结第171-172页
7 总结与展望第172-176页
    7.1 主要结论第172-173页
    7.2 论文的创新点第173页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173-176页
致谢第176-178页
参考文献第178-186页
附录第186-192页
    A.论文调研工作第186-188页
    B.西北地区山地城市第188-192页
    C.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92页

论文共1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重庆地区农村住宅室内热环境评价
下一篇:重庆地区传统村落空间格局动态监测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