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中国区域规划论文--农村乡镇规划论文

重庆地区传统村落空间格局动态监测指标体系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14-34页
    1.1 研究背景第14-16页
        1.1.1 课题缘起第14页
        1.1.2 选题背景第14-16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6-17页
        1.2.1 研究目的第17页
        1.2.2 研究意义第17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23页
        1.3.1 国外对传统村落的保护研究第17-20页
        1.3.2 国内对传统村落的保护研究第20-23页
    1.4 传统村落研究的相关学科第23-28页
        1.4.1 建筑学视角第23-24页
        1.4.2 文化生态学视角第24-25页
        1.4.3 遗产保护学视角第25页
        1.4.4 景观生态学视角第25-26页
        1.4.5 本课题研究的学科方法第26-28页
    1.5 传统村落空间格局保护的概念界定第28-31页
        1.5.1 传统村落的概念第28-29页
        1.5.2 空间格局的概念第29-30页
        1.5.3 研究的范围界定第30-31页
    1.6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31-34页
        1.6.1 研究方法第31-32页
        1.6.2 技术路线及研究框架第32-34页
2 传统村落空间格局动态监测理论基础第34-44页
    2.1 动态监测的基础理论第34-40页
        2.1.1 监测的起源第34-35页
        2.1.2 监测与评价的关系第35-37页
        2.1.3 监测技术的应用第37-39页
        2.1.4 动态监测的作用和意义第39-40页
    2.2 传统村落空间格局动态监测平台的构建第40-44页
        2.2.1 动态监测平台的概述第40-41页
        2.2.2 建立监测平台的目的第41-42页
        2.2.3 动态监测平台的功能第42-44页
3 基于调研的重庆地区传统村落现状及特征研究第44-86页
    3.1 传统村落分布及主要特点第44-52页
        3.1.1 传统村落分布状况第44-50页
        3.1.2 重庆地区传统村落的主要特点第50-52页
    3.2 重庆地区传统村落调研及现状分析第52-60页
        3.2.1 传统村落实地调研案例选择依据第52页
        3.2.2 传统村落调研名单第52-53页
        3.2.3 调研村落类型与价值特色研究第53-56页
        3.2.4 重庆地区传统村落调研内容确定第56-60页
    3.3 重庆地区传统村落调研与分析第60-79页
        3.3.1 重庆地区传统村落调研与特色分析第60-74页
        3.3.2 重庆地区传统村落的人居环境现状与分析第74-77页
        3.3.3 重庆地区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制定与执行现状分析第77-79页
    3.4 重庆地区传统村落的特质属性总结第79-82页
        3.4.1 重庆地区传统村落的特殊空间系统第79-81页
        3.4.2 重庆地区传统村落的特有属性特征第81-82页
    3.5 重庆地区传统村落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制定第82-86页
        3.5.1 重庆地区传统村落保护面临的问题第82页
        3.5.2 重庆地区传统村落保护对策制定第82-86页
4 重庆地区传统村落空间格局动态监测指标的初步筛选第86-114页
    4.1 传统村落空间格局动态监测指标的选取原则及依据第86-87页
        4.1.1 传统村落空间格局动态监测指标的选取原则第86-87页
        4.1.2 传统村落空间格局动态监测指标的选择方法与步骤第87页
    4.2 传统村落空间格局保护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发展第87-95页
        4.2.1 纵向分析: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与传统村落的评价体系对比第87-92页
        4.2.2 横向分析:地域性传统村落的保护评价体系对比第92-95页
    4.3 重庆地区传统村落空间格局动态监测指标的初步筛选第95-100页
        4.3.1 基于动态监测指标筛选的评价指标体系调整第95-97页
        4.3.2 基于重庆地区地域特色的动态监测指标筛选第97-100页
    4.4 重庆地区传统村落空间格局动态监测指标的二次筛选第100-112页
        4.4.1 监测指标的分析检验第100-102页
        4.4.2 重庆地区传统村落空间格局动态监测指标的确定及释义第102-112页
    4.5 重庆地区传统村落空间格局动态监测指标体系的特点第112-114页
        4.5.1 动态监测指标体系的特点第112-114页
5 重庆传统村落空间格局监测指标体系构建的实证研究第114-146页
    5.1 实例选择依据及调研内容第114页
    5.2 花桥镇东岩村村落概况第114-116页
        5.2.1 村落区位第115页
        5.2.2 人口与产业第115-116页
        5.2.3 自然环境第116页
        5.2.4 村落设施现状及管理问题第116页
    5.3 花桥镇东岩村村落价值特色调研分析第116-124页
        5.3.1 自然山水环境分析第116-117页
        5.3.2 村落传统格局分析第117-118页
        5.3.3 传统建筑特征分析第118-122页
        5.3.4 历史环境要素分析第122页
        5.3.5 村落发展活力分析第122-123页
        5.3.6 小结第123-124页
    5.4 花桥镇东岩村空间格局监测指标体系构建第124-132页
        5.4.1 村域格局监测指标第124-128页
        5.4.2 村落格局监测指标第128-132页
    5.5 走马镇椒园村村落概况第132-134页
        5.5.1 村落区位第132页
        5.5.2 人口与产业第132-133页
        5.5.3 自然环境第133页
        5.5.4 村落设施现状及管理问题第133-134页
    5.6 走马镇椒园村传统村落价值特色调研分析第134-140页
        5.6.1 自然山水环境分析第134-135页
        5.6.2 村落传统格局分析第135-136页
        5.6.3 传统建筑特征分析第136-138页
        5.6.4 历史环境要素分析第138-139页
        5.6.5 村落发展活力分析第139-140页
        5.6.6 小结第140页
    5.7 走马镇椒园村空间格局监测指标体系构建第140-146页
        5.7.1 村域格局监测指标第140-141页
        5.7.2 村落格局监测指标第141-146页
6 结语第146-148页
    6.1 论文的成果和结论第146页
    6.2 论文的不足与展望第146-148页
致谢第148-150页
参考文献第150-154页
附录第154-166页
    A. 传统村落实地调查问卷第154-157页
    B. 传统村落专家调查问卷第157-158页
    C.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评价指标体系第158-161页
    D. 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试行)第161-166页
    E.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66页

论文共1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山地城市空间形态调查研究--西北地区研究部分
下一篇:我国中小城市旧城改造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以江西省南城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