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中文文摘 | 第4-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1 社会现实的需求 | 第9页 |
1.2.2 课程标准的要求 | 第9-10页 |
1.2.3 学生发展的需要 | 第10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综述 | 第10-11页 |
1.3.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4 研究内容、过程与方法 | 第11-15页 |
1.4.1 本研究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例的理由 | 第11-12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4.3 研究过程与方法 | 第12-15页 |
第2章 研究相关概述 | 第15-23页 |
2.1 文化概述 | 第15页 |
2.2 化学文化概述 | 第15-16页 |
2.3 化学文化相关组成概述 | 第16-20页 |
2.3.1 化学语言 | 第16页 |
2.3.2 化学美 | 第16-17页 |
2.3.3 化学史 | 第17-18页 |
2.3.4 化学思维 | 第18-19页 |
2.3.5 化学与生活 | 第19-20页 |
2.4 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20-23页 |
2.4.1 建构主义理论 | 第20-21页 |
2.4.2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 第21页 |
2.4.3 STSE教育理论 | 第21-22页 |
2.4.4 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理论 | 第22-23页 |
第3章 高中学生“化学文化”认识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第23-35页 |
3.1 调查目的 | 第23页 |
3.2 问卷设计 | 第23页 |
3.3 调查对象 | 第23页 |
3.4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第23页 |
3.5 调查结果及分析 | 第23-32页 |
3.5.1 学生对化学文化的了解程度统计结果与分析 | 第23-24页 |
3.5.2 学生对化学文化的反响程度统计结果与分析 | 第24-32页 |
3.5.2.1 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认识与热爱程度 | 第24-26页 |
3.5.2.2 学生对化学学科美不美的看法 | 第26-27页 |
3.5.2.3 学生对化学史的看法 | 第27-28页 |
3.5.2.4 学生对化学语言的认识 | 第28-30页 |
3.5.2.5 学生对化学思维的了解 | 第30-31页 |
3.5.2.6 学生对化学与生活的认识 | 第31-32页 |
3.6 高中学生“化学文化”认识现状成因分析 | 第32-35页 |
3.6.1 中学教学中对“化学文化”的价值不重视 | 第32页 |
3.6.2 当前考试评价体系对“化学文化”的价值不重视 | 第32-35页 |
第4章 基于化学文化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探索 | 第35-47页 |
4.1 基于化学文化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 第35-37页 |
4.1.1 以生活实际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目光 | 第35-36页 |
4.1.2 引导学生欣赏化学美促使学生爱上化学 | 第36页 |
4.1.3 利用化学前沿信息挖掘学生学习兴趣 | 第36-37页 |
4.2 渗透化学文化提升学生化学素养 | 第37-45页 |
4.2.1 准确的化学语言是学生提高化学素养的前提 | 第37-38页 |
4.2.2 以简约生动的化学语言揭示化学反应本质 | 第38-39页 |
4.2.3 融入化学史展示化学家精神和研究历程 | 第39-41页 |
4.2.4 尊重学生发现,以实验探究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 | 第41-42页 |
4.2.5 充分运用化学思维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 | 第42-45页 |
4.2.5.1 培养学生利用构成物质的微粒观,价态观点分析物质性质 | 第43-44页 |
4.2.5.2 将化学思维融入到平时生活中 | 第44-45页 |
4.3 联系实际,体验化学应用 | 第45-47页 |
4.3.1 在实际生活中触摸化学之美 | 第45-46页 |
4.3.2 在教学中融入化学生活建议 | 第46-47页 |
第5章 基于化学文化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实践 | 第47-61页 |
5.1 《铝及铝合金》教学设计 | 第47-49页 |
5.1.1 教材、学生、教学要求的研究 | 第47-48页 |
5.1.2 教学目标的确定 | 第48-49页 |
5.1.3 重点、难点的确定 | 第49页 |
5.2 《铝及铝合金》文化库的建立 | 第49-53页 |
5.2.1 《铝及铝合金》的化学史 | 第49-50页 |
5.2.2 铝与酸碱反应涉及到的化学思维 | 第50-51页 |
5.2.3 铝与铝合金涉及的化学美 | 第51页 |
5.2.4 铝合金在生活、生成中的应用 | 第51-52页 |
5.2.5 铝合金的科学前沿 | 第52-53页 |
5.3 课前准备 | 第53页 |
5.4 教学流程 | 第53-59页 |
5.5 教学效果的调查与分析 | 第59-60页 |
5.5.1 访谈的目的 | 第59页 |
5.5.2 访谈学生的选择和访谈内容的设定 | 第59-60页 |
5.5.3 访谈结果与分析 | 第60页 |
5.6 教学反思 | 第60-61页 |
第6章 结语 | 第61-63页 |
6.1 研究成果总结及创新点 | 第61页 |
6.2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第61-63页 |
附录1 | 第63-65页 |
附录2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