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前言 | 第9-23页 |
1.1 自蔓延高温合成的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1.1.1 SHS概述 | 第9-11页 |
1.1.2 SHS的特点 | 第11页 |
1.1.3 SHS的原理 | 第11-12页 |
1.1.4 SHS的应用 | 第12-14页 |
1.2 ZrB_2-Al_2O_3复合粉体的研究现状 | 第14-21页 |
1.2.1 ZrB_2-Al_2O_3复合粉体的制备工艺 | 第14-20页 |
1.2.2 ZrB_2-Al_2O_3复合粉体的应用 | 第20-21页 |
1.3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1-22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2 实验方法和实验过程 | 第23-27页 |
2.1 实验原材料和设备 | 第23-24页 |
2.1.1 实验用原材料 | 第23页 |
2.1.2 实验设备 | 第23-24页 |
2.2 实验过程 | 第24页 |
2.3 燃烧波淬熄实验 | 第24-26页 |
2.4 性能检测与分析 | 第26-27页 |
2.4.1 差热-热重分析 | 第26页 |
2.4.2 物相分析 | 第26页 |
2.4.3 显微结构分析 | 第26-27页 |
3 ZrO_2-B_2O_3-Al体系热力学分析 | 第27-35页 |
3.1 引言 | 第27页 |
3.2 ZrO_2-B_2O_3-Al体系绝热温度的计算 | 第27-29页 |
3.3 ZrO_2-B_2O_3-Al体系吉布斯自由能和反应焓的计算 | 第29-31页 |
3.4 稀释剂对ZrO_2-B_2O_3-Al体系绝热温度的影响 | 第31-3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4 ZrO_2-B_2O_3-Al体系中的物理和化学变化 | 第35-39页 |
4.1 引言 | 第35页 |
4.2 差热-热重(DTA-TG)分析 | 第35-38页 |
4.2.1 B_2O_3-Al体系的DTA-TG曲线及分析 | 第35-36页 |
4.2.2 ZrO_2-Al体系的DTA-TG曲线及分析 | 第36-37页 |
4.2.3 ZrO_2-B_2O_3-Al体系的DTA-TG曲线及分析 | 第37-38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5 ZrB_2-Al_2O_3复合粉体SHS过程中的显微组织演变和反应机理 | 第39-51页 |
5.1 燃烧波淬熄实验 | 第39页 |
5.2 燃烧温度和燃烧速度 | 第39-40页 |
5.3 ZrB_2-Al_2O_3复合粉体在SHS过程中的显微组织演变过程 | 第40-46页 |
5.3.1 未反应区的显微组织形貌 | 第40-41页 |
5.3.2 B_2O_3和Al颗粒开始熔化并形成ZrO_2-B_2O_3-Al熔液 | 第41-42页 |
5.3.3 Al_2O_3颗粒的形成和析出少量的ZrB_2颗粒 | 第42-43页 |
5.3.4 ZrO_2-B_2O_3-Al熔液中析出大量的ZrB_2和Al_2O_3颗粒 | 第43-45页 |
5.3.5 反应完全区的显微组织形貌 | 第45-46页 |
5.4 淬熄试样各微区的矿物相组成分析 | 第46-47页 |
5.5 ZrB_2-Al_2O_3复合粉体在SHS过程中的反应机理及反应模型 | 第47-49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6 原料配比对燃烧合成产物的影响 | 第51-59页 |
6.1 引言 | 第51页 |
6.2 实验方法 | 第51-52页 |
6.3 实验结果 | 第52-56页 |
6.3.1 原料配比对燃烧合成产物的矿物相组成的影响 | 第52-54页 |
6.3.2 原料配比对燃烧合成产物的显微组织形貌的影响 | 第54-56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56-59页 |
7 结论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9页 |
致谢 | 第69-7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