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景颇族初中生民族社会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纵向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1. 引言第10-24页
    1.1 民族社会化的概述第10-15页
        1.1.1 民族社会化的定义第10-12页
        1.1.2 家长民族社会化与孩子民族社会化觉察第12-14页
        1.1.3 民族社会化的结构第14-15页
    1.2 民族社会化的影响因素第15-21页
        1.2.1 子女的性别、受歧视经历第16-17页
        1.2.2 子女的年龄差异第17-19页
        1.2.3 家长的民族认同、社会经济地位(SES)、受歧视经历第19-20页
        1.2.4 社区环境第20-21页
    1.3 民族社会化的研究方法第21-24页
2. 问题提出与研究思路第24-29页
    2.1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第24-27页
        2.1.1 问题提出第24-27页
        2.1.2 研究意义第27页
    2.2 研究思路与研究技术路线第27-29页
        2.2.1 研究思路第27-28页
        2.2.2 研究技术路线第28-29页
3. 研究一景颇族初中生民族社会化的特征第29-41页
    3.1 研究目的第29页
    3.2 研究假设第29页
    3.3 研究方法第29-31页
        3.3.1 被试第29-30页
        3.3.2 研究工具第30页
        3.3.3 问卷施测第30页
        3.3.4 研究设计第30-31页
    3.4 研究结果第31-36页
        3.4.1 学生民族社会化觉察的年龄差异第31-32页
        3.4.2 家长民族社会化的年龄差异第32页
        3.4.3 家长民族社会化对学生民族社会化觉察的回归分析第32-36页
    3.5 讨论第36-41页
        3.5.1 促进和睦是民族社会化的主要内容第36-38页
        3.5.2 初一与初二阶段景颇族民族社会化的年龄差异第38-39页
        3.5.3 家长民族社会化不能显著预测学生民族社会化觉察第39-41页
4. 研究二景颇族初中生民族社会化的影响因素第41-56页
    4.1 研究目的第41页
    4.2 研究假设第41-42页
    4.3 研究方法第42-43页
        4.3.1 被试第42页
        4.3.2 研究工具第42-43页
        4.3.3 问卷施测第43页
    4.4 研究结果第43-54页
        4.4.1 景颇族学生民族社会化觉察的影响因素第43-48页
        4.4.2 景颇族家长民族社会化的影响因素第48-52页
        4.4.3 家长的民族认同对民族社会化的预测作用第52-54页
    4.5 讨论第54-56页
        4.5.1 人.学因素对民族社会化的影响第54-55页
        4.5.2 家长的民族认同对景颇族民族社会化的预测作用第55-56页
5. 总讨论第56-63页
    5.1 景颇族初中生民族社会化的特征第56-58页
        5.1.1 促进和睦是民族社会化的主要内容第56页
        5.1.2 学生民族社会化觉察和家长民族社会化可能是两个独立系统第56-58页
    5.2 景颇族初中生民族社会化的影响因素第58-61页
        5.2.1 女生比男生接收到更多的促进和睦信息第58-59页
        5.2.2 聚居区比杂居区的学生接收到更多的文化社会化信息第59-60页
        5.2.3 家长文化程度高,家庭收入越好的学生接收到更多的接触他族信息第60-61页
        5.2.4 家长的民族认同影响着家长对民族社会化信息的传递第61页
    5.3 研究的不足第61-63页
6.结论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70页
术语表第70-71页
附录第71-74页
致谢第74-76页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著、承担课题及获奖情况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马克思关于劳动分工的理论研究--唯物史观理论创新视域
下一篇:基于大学生生活事件的乐观偏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