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前言 | 第9-11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1-23页 |
1.1 乐观偏差概念的提出 | 第11-12页 |
1.2 乐观偏差的心理机制 | 第12-19页 |
1.2.1 动机机制 | 第12-14页 |
1.2.2 认知机制 | 第14-16页 |
1.2.3 期望 | 第16-19页 |
1.3 乐观偏差的影响因素及相关研究 | 第19-23页 |
1.3.1 参照组 | 第19-20页 |
1.3.2 自我相似性 | 第20-21页 |
1.3.3 文化 | 第21-22页 |
1.3.4 情感 | 第22-23页 |
第二部分 问题提出与研究假设 | 第23-27页 |
2.1 以往研究的不足和本研究的目的 | 第23-24页 |
2.1.1 研究一与研究二的设计思路 | 第23页 |
2.1.2 研究三设计思路 | 第23-24页 |
2.2 研究的基本框架与假设 | 第24-25页 |
2.3 研究的创新性 | 第25-27页 |
第三部分 研究设计 | 第27-41页 |
3.1 研究一 大学生乐观偏差状况的调查 | 第27-31页 |
3.1.1 研究对象 | 第28页 |
3.1.2 研究工具 | 第28页 |
3.1.3 程序 | 第28页 |
3.1.4 结果 | 第28-30页 |
3.1.5 讨论 | 第30-31页 |
3.2 研究二 大学生乐观偏差的启动实验研究 | 第31-35页 |
3.2.1 被试 | 第32页 |
3.2.2 实验设计 | 第32页 |
3.2.3 实验材料 | 第32页 |
3.2.4 实验程序 | 第32-33页 |
3.2.5 结果 | 第33-34页 |
3.2.6 讨论 | 第34-35页 |
3.3 研究三 亲密与不亲密关系乐观偏差的IAT研究 | 第35-41页 |
3.3.1 被试 | 第36页 |
3.3.2 实验设计 | 第36页 |
3.3.3 实验材料 | 第36页 |
3.3.4 实验程序 | 第36-37页 |
3.3.5 结果 | 第37-38页 |
3.3.6 讨论 | 第38-41页 |
第四部分 总讨论 | 第41-49页 |
4.1 为什么人们总是报告他们比其他人的未来更光明呢? | 第42-46页 |
4.1.1 积极的认知加工 | 第42-43页 |
4.1.2 积极的期望 | 第43-45页 |
4.1.3 积极的人格和启发式策略 | 第45-46页 |
4.2 人际距离意味着什么 | 第46-49页 |
4.2.1 人际距离、自我相似性和风险水平 | 第46页 |
4.2.2 人际距离与信息 | 第46-49页 |
第五部分 结论 | 第49-51页 |
5.1 结论 | 第49页 |
5.2 创新、不足与展望 | 第49-51页 |
5.2.1 创新 | 第49-50页 |
5.2.2 不足 | 第50页 |
5.2.3 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61页 |
致谢 | 第61-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