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互联网时代的中国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导言第9-18页
    1.1 研究源起第9-10页
        1.1.1 互联网时代突发公共事件呈现新特征第9页
        1.1.2 高校应对突发公共事件面临新情况第9-10页
    1.2 研究述评第10-14页
        1.2.1 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研究述评第10-12页
        1.2.2 互联网与突发公共事件的联动关系述评第12-14页
        1.2.3 已有相关研究的缺陷与不足第14页
    1.3 研究路径与研究方法第14-16页
        1.3.1 研究路径第14-16页
        1.3.2 研究方法第16页
    1.4 研究意义第16-18页
        1.4.1 理论意义第17页
        1.4.2 实践意义第17-18页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概念阐述第18-26页
    2.1 理论基础第18-21页
        2.1.1 危机情境组织角色理论第18-19页
        2.1.2 应急管理的生命周期理论第19-21页
    2.2 概念体系第21-26页
        2.2.1 互联网及其互联网时代第21-22页
        2.2.2 突发公共事件第22-24页
        2.2.3 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第24-26页
第三章 互联网时代对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的影响分析第26-35页
    3.1 互联网时代对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的挑战第26-29页
        3.1.1 青少年网民规模发展迅速第26-27页
        3.1.2 社会公众网络参与、网络监督意识增强第27-28页
        3.1.3 网络舆情兴起第28-29页
    3.2 互联网时代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的机遇第29-35页
        3.2.1 信息沟通平台多样化、便捷化第29-33页
        3.2.2 社会参与主体日趋多元化第33-34页
        3.2.3 扁平化的组织管理方式日渐兴起第34-35页
第四章 互联网时代高校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现状第35-43页
    4.1 互联网时代高校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基本情况第35-39页
        4.1.1 高校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思想观念第35-37页
        4.1.2 高校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第37-38页
        4.1.3 高校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方法措施第38-39页
    4.2 互联网时代高校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现实困境第39-43页
        4.2.1 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观念较为保守第39-41页
        4.2.2 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组织体系亟需完善第41-42页
        4.2.3 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方法有待改进第42-43页
第五章 推进互联网时代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的策略设计第43-54页
    5.1 设计原理:应对观念更新第43-49页
        5.1.1 横向维度上的协同合力第43-45页
        5.1.2 纵向维度上的角色分工第45-49页
    5.2 操作规则:组织体系优化巩固第49-50页
        5.2.1 优化常设性突发公共事件综合协调部门第49页
        5.2.2 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协同应对的法律制度第49-50页
        5.2.3 搭建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的综合信息沟通平台第50页
    5.3 实现过程设计:应对策略阶段性推进第50-54页
        5.3.1 预防减灾与预案准备阶段:以常规性工作为基础第50-51页
        5.3.2 应对处置阶段:以紧急应对为核心第51-53页
        5.3.3 事后恢复阶段:事后分析总结与反馈第53-54页
第六章 互联网时代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策略的科学性论证第54-57页
    6.1 互联网时代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策略的合理性分析第54-55页
    6.2 互联网时代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策略的实用性分析第55-56页
    6.3 互联网时代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策略的可行性分析第56-57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57-59页
    7.1 研究的主要结论第57页
    7.2 局限性与未来研究方向第57-59页
致谢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3-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微波滤波器的综合设计和诊断
下一篇: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