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历史街区的保护设计研究--以沈阳中街区域为例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4页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第14-15页
    1.2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创新点第15-16页
        1.2.1 研究目的第15页
        1.2.2 研究意义第15-16页
        1.2.3 论文主要创新点第16页
    1.3 国内外同类课题相关理论研究第16-19页
        1.3.1 国外对历史街区的理论研究发展现状第16-18页
        1.3.2 国内对历史街区的理论研究发展现状第18-19页
    1.4 课题研究相关概念及方法第19-21页
        1.4.1 概念界定第19-21页
        1.4.2 研究方法第21页
    1.5 论文研究内容及研究框架第21-24页
        1.5.1 论文研究内容第21-23页
        1.5.2 论文框架第23-24页
第二章 国内外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发展第24-42页
    2.1 国外历史街区保护的发展历程及趋势第24-33页
        2.1.1 国外历史街区发展历程第24-26页
        2.1.2 国外历史街区发展的特点第26-27页
        2.1.3 国外经典案例研究第27-33页
        2.1.4 小结第33页
    2.2 我国历史街区的发展历程及保护设计特点第33-42页
        2.2.1 我国历史街区保护的发展历程第33-34页
        2.2.2 我国历史街区的主要特点第34页
        2.2.3 国内经典案例研究第34-41页
        2.2.4 小结第41-42页
第三章 历史街区保护设计的方法第42-48页
    3.1 对国内外当下研究成果的总结第42-43页
        3.1.1 当下历史街区保护存在的共性问题第42页
        3.1.2 对历史街区保护发展的共性认识第42-43页
    3.2 历史街区的保护设计研究第43-46页
        3.2.1 历史街区的特点第43-44页
        3.2.2 历史街区的保护设计原则第44页
        3.2.3 建筑物的保护设计方法第44-45页
        3.2.4 服务设施与道路交通的规划方法第45页
        3.2.5 控制人口数量对保持街区活力起到重要作用第45页
        3.2.6 历史街区格局的保护设计方法第45-46页
    3.3 可持续发展理念对保护设计的影响第46-47页
        3.3.1 可持续发展理念认识的误区第46页
        3.3.2 历史街区可持续发展的方法第46-47页
    3.4 小结第47-48页
第四章 沈阳中街的现状调研及分析第48-66页
    4.1 中街的历史发展及区位分析第48-51页
        4.1.1 中街的区位分析第48-49页
        4.1.2 中街的历史发展第49-51页
    4.2 中街区域特色分析第51-57页
        4.2.1 地域特色第51-52页
        4.2.2 建筑特色第52-55页
        4.2.3 民族特色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第55-57页
    4.3 中街区域的现状分析第57-62页
        4.3.1 街区商业建筑及民居建筑分布现状第57-58页
        4.3.2 人口分布现状第58-59页
        4.3.3 交通现状第59页
        4.3.4 街区景观设施现状第59-61页
        4.3.5 中街空间尺度及周边区域现状第61-62页
        4.3.6 色彩与历史文化现状第62页
    4.4 街区现存问题总结第62-64页
        4.4.1 街区内建筑形式缺乏民族特色第62-63页
        4.4.2 中街主街区与周边街区规划不合理第63页
        4.4.3 街区整体地域利用不足第63页
        4.4.4 文化资源利用不足第63页
        4.4.5 街区公共服务功能不完善第63-64页
    4.5 小结第64-66页
第五章 中街区域的保护设计探讨第66-86页
    5.1 古街与历史建筑的保护设计第66-80页
        5.1.1 中街区域保护设计原则第66页
        5.1.2 中街区域内古街、历史建筑的保护设计建议第66-67页
        5.1.3 中街区域内古街、古建筑的保护设计设想第67-80页
    5.2 景观设计第80-83页
        5.2.1 生态景观设想第80-81页
        5.2.2 文化景观设想第81-83页
    5.3 公共设施设计第83-84页
    5.4 小结第84-86页
第六章 结论第86-88页
    6.1 总结第86-87页
    6.2 展望第87-88页
参考文献第88-90页
作者简介第90-92页
致谢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舒适热环境要求的办公建筑低能耗设计策略研究--以中德节能示范屋为例
下一篇:基于生态影响评价的吉林市东山片区道路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