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14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理论意义 | 第8-9页 |
2.现实意义 | 第9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2.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实证研究法 | 第12-13页 |
2.文献研究法 | 第13页 |
3.跨学科分析法 | 第13页 |
(五)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13-14页 |
1.创新之处 | 第13页 |
2.不足 | 第13-14页 |
一、微信与价值观相关概述 | 第14-21页 |
(一)微信的内涵、功能及特点 | 第14-16页 |
1.微信的内涵 | 第14页 |
2.微信的功能 | 第14-15页 |
3.微信的特点 | 第15-16页 |
(二)价值观的内涵和特征 | 第16-18页 |
1.价值观的内涵 | 第16-17页 |
2.价值观的特征 | 第17-18页 |
(三)大学生价值观的含义及特点 | 第18-20页 |
1.大学生价值观的含义 | 第18页 |
2.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 | 第18-20页 |
(四)微信与大学生价值观的双重互动 | 第20-21页 |
1.微信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 | 第20页 |
2.大学生价值观对微信的影响 | 第20-21页 |
二、微信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现状 | 第21-32页 |
(一)调查概述 | 第21页 |
1.问卷设计 | 第21页 |
2.调查对象 | 第21页 |
3.调查内容 | 第21页 |
(二)微信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积极影响 | 第21-27页 |
1.微信有利于大学生即时接触到核心价值观宣传与引导 | 第22-23页 |
2.微信能够促进大学生认同主流价值观 | 第23-24页 |
3.微信为大学生价值观的自主建构提供可能 | 第24-26页 |
4.微信可以促进大学生自主践行正确价值观 | 第26-27页 |
(三)微信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消极影响 | 第27-32页 |
1.微信影响部分大学生接受正确的价值观教育 | 第27-28页 |
2.微信容易造成部分大学生价值认知偏差 | 第28-29页 |
3.微信容易致使部分大学生价值观扭曲 | 第29-30页 |
4.微信容易导致部分大学生价值行为错误 | 第30-32页 |
三、微信对大学生价值观产生消极影响的主要原因 | 第32-37页 |
(一)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不足和价值判断力不强 | 第32-34页 |
1.大学生媒介素养不足 | 第32-33页 |
2.大学生价值判断力不强 | 第33-34页 |
(二)利用微信进行价值观教育的程度不够 | 第34-35页 |
1.高校利用微信开展价值观教育不足 | 第34-35页 |
2.高校教师利用微信开展价值观教育不充分 | 第35页 |
(三)微信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 | 第35-37页 |
1.针对微信的立法不全面 | 第35-36页 |
2.微信运营商的监管体系不完善 | 第36-37页 |
四、规避微信对大学生价值观消极影响的主要对策 | 第37-46页 |
(一)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和价值判断力 | 第37-39页 |
1.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 第37-38页 |
2.提高大学生价值判断力 | 第38-39页 |
(二)充分利用微信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 | 第39-44页 |
1.优化微信环境下的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队伍 | 第40-41页 |
2.鼓励高校及高校教师利用微信开展价值观教育 | 第41-43页 |
3.打造微信平台与传统价值观教育方式互动格局 | 第43-44页 |
(三)构建和完善微信监督管理体系 | 第44-46页 |
1.构建立法、执法、司法协调一致的微信监督体系 | 第44-45页 |
2.完善微信运营商管理体系 | 第45-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附录 | 第50-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