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1.2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理论价值 | 第10页 |
1.2.2 现实及应用价值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1-13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3.2 国内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基础理论研究 | 第13-20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3-16页 |
2.1.1 虚拟社群组织的界定 | 第13-14页 |
2.1.2 网络动员及其机制的界定 | 第14-16页 |
2.1.2.1 社会动员与网络动员 | 第14-15页 |
2.1.2.2 网络动员的机制 | 第15-16页 |
2.2 相关基础理论的分析 | 第16-19页 |
2.2.1 危机治理理论 | 第16-17页 |
2.2.2 资源动员理论 | 第17-18页 |
2.2.3 社会认同理论 | 第18-19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三章 虚拟社群组织的动员机制研究 | 第20-40页 |
3.1 虚拟社群组织的动员行为基础分析——互动讨论和组织认同 | 第20-28页 |
3.1.1 互动讨论与动员行为 | 第20-25页 |
3.1.1.1 关于网络中互动行为的研究 | 第20-21页 |
3.1.1.2 互动行为的类型 | 第21-23页 |
3.1.1.3 互动讨论与动员行为 | 第23-25页 |
3.1.2 组织认同与动员行为 | 第25-28页 |
3.1.2.1 组织认同在虚拟社群中的形成 | 第25-27页 |
3.1.2.2 组织认同与动员行动 | 第27-28页 |
3.2 虚拟社群组织动员中的信息流扩散研究 | 第28-34页 |
3.2.1 虚拟社群组织动员中的信息流分析 | 第28-30页 |
3.2.2 信息流扩散的机制 | 第30-31页 |
3.2.3 信息流扩散机制与动员机制关系研究 | 第31-34页 |
3.3 虚拟社群组织的动员机制研究 | 第34-39页 |
3.3.1 动员要素:动员主体、动员客体、资源、环境 | 第34-35页 |
3.3.1.1 动员的主体与客体 | 第34页 |
3.3.1.2 动员的资源与环境 | 第34-35页 |
3.3.2 动员结构:各要素间的关系 | 第35-37页 |
3.3.3 虚拟社群组织的动员机制 | 第37-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从一个事件看虚拟社群组织的动员机制 | 第40-54页 |
4.1 事件分析的概念模型与关键变量 | 第40-44页 |
4.1.1 事件分析的模型 | 第40-41页 |
4.1.2 关键变量解释 | 第41-44页 |
4.2 事件记录与分析 | 第44-53页 |
4.2.1 事件记录 | 第44-45页 |
4.2.2 变量分析 | 第45-53页 |
4.2.2.1 认同度的分析 | 第46-48页 |
4.2.2.2 互动度的分析 | 第48-53页 |
4.3 研究结论 | 第53-54页 |
第五章 虚拟社群组织动员机制的政府应对方案 | 第54-63页 |
5.1 虚拟社群组织动员政府应对的基本原则 | 第54页 |
5.2 虚拟社群组织动员政府应对的策略研究 | 第54-62页 |
5.2.1 虚拟社群组织动员政府应对的机制研究 | 第55-57页 |
5.2.1.1 利益协调机制 | 第55-56页 |
5.2.1.2 系统防范机制 | 第56页 |
5.2.1.3 信息公开机制 | 第56-57页 |
5.2.2 虚拟社群组织动员的政府应对方式研究 | 第57-59页 |
5.2.2.1 沟通互动方式 | 第57-58页 |
5.2.2.2 引导调整方式 | 第58页 |
5.2.2.3 严控阻击方式 | 第58-59页 |
5.2.3 虚拟社群组织动员政府应对的政策工具设计 | 第59-62页 |
5.2.3.1 法律法规设计 | 第59-60页 |
5.2.3.2 行政规范设计 | 第60-61页 |
5.2.3.3 行业规范设计 | 第61-6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