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红十字会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研究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1 绪论 | 第7-1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7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1.2.1 国外相关研究 | 第8-9页 |
1.2.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9-11页 |
1.3 研究目标及方法 | 第11-12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1-1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4 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2-13页 |
1.4.1 创新之处 | 第12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12-13页 |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13-17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3-14页 |
2.1.1 非政府组织 | 第13页 |
2.1.2 红十字会 | 第13-14页 |
2.1.3 社会救助 | 第14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4-17页 |
2.2.1 政府失灵理论 | 第14-15页 |
2.2.2 志愿失灵理论 | 第15页 |
2.2.3 治理理论 | 第15-17页 |
3 扬州市红十字会社会救助现状 | 第17-22页 |
3.1 扬州市红十字会概况 | 第17-18页 |
3.2 扬州市红十字会社会救助开展情况 | 第18-22页 |
3.2.1 专项救助 | 第19-20页 |
3.2.2 合作基金定向救助 | 第20-21页 |
3.2.3 临时应急救助 | 第21-22页 |
4 扬州市红十字会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22-33页 |
4.1 扬州市红十字会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 | 第22-27页 |
4.1.1 救助层次不高 | 第22-23页 |
4.1.2 救助标准不统一 | 第23-24页 |
4.1.3 重复救助 | 第24-25页 |
4.1.4 救助时效性不强 | 第25-26页 |
4.1.5 救助水平偏低 | 第26-27页 |
4.2 扬州市红十字会社会救助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7-33页 |
4.2.1 组织薄弱,专业人员缺乏 | 第27-28页 |
4.2.2 工作方式陈旧 | 第28-29页 |
4.2.3 内部制度不够完善 | 第29页 |
4.2.4 跨部门协作未有效开展 | 第29-30页 |
4.2.5 救助审批繁琐 | 第30-31页 |
4.2.6 救助资金筹措不足 | 第31-33页 |
5 推进扬州市红十字会社会救助的对策 | 第33-42页 |
5.1 深化组织体制改革 | 第33-35页 |
5.1.1 提高队伍的专业性 | 第33-34页 |
5.1.2 健全基层组织网络 | 第34页 |
5.1.3 充分发挥志愿者的作用 | 第34-35页 |
5.2 提高救助精准度 | 第35-37页 |
5.2.1 找准救助项目定位 | 第35页 |
5.2.2 加强救助对象识别 | 第35-36页 |
5.2.3 实行分类施策 | 第36-37页 |
5.3 强化制度建设 | 第37-38页 |
5.3.1 规范救助标准 | 第37-38页 |
5.3.2 完善监督制约 | 第38页 |
5.4 优化服务模式 | 第38-39页 |
5.4.1 丰富救助申请途径 | 第38-39页 |
5.4.2 简化审批程序 | 第39页 |
5.5 加强资金募集 | 第39-42页 |
5.5.1 强化宣传引领 | 第39-40页 |
5.5.2 打造筹资品牌 | 第40-41页 |
5.5.3 完善捐赠回馈机制 | 第41-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