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1 绪论 | 第13-23页 |
1.1 研究背景、意义与目的 | 第13-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1.3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4-20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1.2.3 国内外文献述评 | 第20页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20-21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21页 |
1.4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21-23页 |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23-27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3-24页 |
2.1.1 新生代农民工 | 第23页 |
2.1.2 消费与消费行为 | 第23-24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4-27页 |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24-25页 |
2.2.2 需求层次理论 | 第25页 |
2.2.3 有限理性理论 | 第25-27页 |
3 新生代农民工消费行为分析 | 第27-38页 |
3.1 调研地点简介与抽样方法 | 第27页 |
3.2 受访者基本信息及样本总体特征 | 第27-32页 |
3.2.1 受访者基本情况 | 第27-29页 |
3.2.2 样本总体特征 | 第29-32页 |
3.3 新生代农民工消费现状分析 | 第32-38页 |
3.3.1 消费行为分析 | 第32-34页 |
3.3.2 各类消费行为的因子分析 | 第34-35页 |
3.3.3 新生代农民工消费行为的特征与存在的问题 | 第35-38页 |
4 新生代农民工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8-49页 |
4.1 变量定义与模型构建 | 第38-41页 |
4.1.1 变量的选择 | 第38-40页 |
4.1.2 研究假设 | 第40页 |
4.1.3 模型构建 | 第40-41页 |
4.2 实证分析结果与影响因素分析 | 第41-43页 |
4.2.1 实证分析结果 | 第41页 |
4.2.2 影响因素分析 | 第41-43页 |
4.3 影响因素的差异分解 | 第43-49页 |
4.3.1 性别的差异分解 | 第43-44页 |
4.3.2 户籍所在地的差异分解 | 第44-45页 |
4.3.3 婚姻状况的差异分解 | 第45-46页 |
4.3.4 年龄的差异分解 | 第46-49页 |
5 对策建议 | 第49-54页 |
5.1 政府自身层面 | 第49-51页 |
5.1.1 着力构建良好的消费环境 | 第49-50页 |
5.1.2 提供必要的制度支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 第50页 |
5.1.3 倡导移风易俗,引领社会新风气 | 第50-51页 |
5.2 政府与社会层面 | 第51-52页 |
5.2.1 构建人人懂法的社会氛围,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法律意识 | 第51页 |
5.2.2 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畅通新生代农民工维权通道 | 第51-52页 |
5.3 政府与企业层面 | 第52-53页 |
5.3.1 督促企业负责人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制定合理的计薪方式 | 第52页 |
5.3.2 加强政策引导,鼓励企业通过员工培训提高生产效率 | 第52-53页 |
5.4 政府与个人层面 | 第53-54页 |
5.4.1 呼吁个人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 | 第53页 |
5.4.2 倡导新生代农民工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树立正确消费观念 | 第53-54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54-55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附录 农民工消费情况问卷调查 | 第59-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