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第6-8页 |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7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论文结构安排与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2.1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4-15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3 创新点 | 第15-17页 |
第2章 理论依据与研究评述 | 第17-32页 |
2.1 理论依据 | 第17-23页 |
2.1.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7-18页 |
2.1.2 资源依赖理论 | 第18-19页 |
2.1.3 高阶梯队理论 | 第19-20页 |
2.1.4 关系契约理论 | 第20-21页 |
2.1.5 论评述 | 第21-23页 |
2.2 董事会治理研究进展与评述 | 第23-32页 |
2.2.1 基于传统“投入-产出”模型的董事会治理研究 | 第23-25页 |
2.2.2 基于董事会非正式结构视角的研究 | 第25-26页 |
2.2.3 基于过程视角的董事会研究 | 第26-29页 |
2.2.4 研究评述 | 第29-32页 |
第3章 研究假设与理论模型构建 | 第32-50页 |
3.1 研究假设 | 第32-41页 |
3.1.1 董事会正式结构与董事会履职强度 | 第32-37页 |
1. 董事会规模与履职强度 | 第32-33页 |
2. 独立董事比例与履职强度 | 第33页 |
3. 专门委员会设置与履职强度 | 第33-34页 |
4. 董事年龄与履职强度 | 第34-36页 |
5. 董事性别与履职强度 | 第36-37页 |
3.1.2 董事会非正式结构与董事会履职强度 | 第37-38页 |
3.1.3 董事会履职强度对董事会特征与公司绩效的中介作用 | 第38-41页 |
1. 履职强度与公司绩效 | 第38-39页 |
2. 履职强度的中介作用 | 第39-41页 |
3.2 变量选取与测量 | 第41-46页 |
3.2.1 被解释变量 | 第41页 |
3.2.2 解释变量 | 第41-44页 |
3.2.3 中介变量 | 第44页 |
3.2.4 控制变量 | 第44-46页 |
3.3 研究模型设计 | 第46-48页 |
3.3.1 董事会结构与董事会履职强度的关系模型 | 第46-47页 |
3.3.2 董事会结构、董事会履职强度与公司绩效关系模型 | 第47页 |
3.3.3 董事会结构通过董事会履职强度对公司绩效的瞬间间接效应检验模型 | 第47-48页 |
3.4 实证检验方法 | 第48-50页 |
第4章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 第50-71页 |
4.1 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 第50页 |
4.2 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第50-56页 |
4.3 主要变量相关性分析 | 第56-59页 |
4.4 多元统计分析 | 第59-65页 |
4.4.1 董事会正式与非正式结构与董事会履职强度 | 第59-61页 |
4.4.2 董事会履职强度与公司绩效 | 第61-63页 |
4.4.3 董事会履职强度的瞬间间接效应分析 | 第63-65页 |
4.5 稳健性检验 | 第65-71页 |
第5章 主要结论、对策建议与展望 | 第71-77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71-73页 |
5.2 对策建议 | 第73-74页 |
5.3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 第74-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9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