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1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1.3 研究目的、方法及内容 | 第17-20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2 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理论基础 | 第21-25页 |
2.1 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相关概念 | 第21-22页 |
2.1.1 土地及土地资源 | 第21页 |
2.1.2 土地利用 | 第21-22页 |
2.1.3 土地利用效益及评价 | 第22页 |
2.2 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相关理论 | 第22-25页 |
2.2.1 人地关系理论 | 第22页 |
2.2.2 土地供求理论 | 第22-23页 |
2.2.3 土地价值理论 | 第23页 |
2.2.4 土地可持续理论 | 第23-24页 |
2.2.5 系统论与协调论 | 第24页 |
2.2.6 相关理论与研究的结合 | 第24-25页 |
3 城镇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 第25-30页 |
3.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5-27页 |
3.1.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 第25页 |
3.1.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5-27页 |
3.2 评价过程及评价方法的确定 | 第27-30页 |
3.2.1 数据的归一化处理 | 第27-28页 |
3.2.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28-29页 |
3.2.3 城镇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模型 | 第29-30页 |
4 城镇土地利用效益区域比较——以浙江省百强县为例 | 第30-43页 |
4.1 浙江省全国百强县概况 | 第30页 |
4.2 浙江省百强县城镇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水平区域差异分析 | 第30-33页 |
4.3 不同地区城镇土地利用效益准则层分析 | 第33-38页 |
4.3.1 经济效益区域差异性分析 | 第33-35页 |
4.3.2 社会效益区域差异性分析 | 第35-36页 |
4.3.3 生态效益区域差异性分析 | 第36-38页 |
4.4 不同地区城镇土地利用效益发展规律分析 | 第38-41页 |
4.4.1 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 第38-40页 |
4.4.2 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与地区经济发展结构分析 | 第40-41页 |
4.4.3 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与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发展的不同步性 | 第4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5 城镇土地利用效益动态评价——以慈溪市为例 | 第43-53页 |
5.1 研究区现状 | 第43-44页 |
5.1.1 研究区概况 | 第43页 |
5.1.2 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 | 第43-44页 |
5.2 研究区城镇土地利用效益评价 | 第44-49页 |
5.2.1 城镇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动态变化分析 | 第44-45页 |
5.2.2 城镇土地利用社会效益动态变化分析 | 第45-47页 |
5.2.3 城镇土地利用生态效益动态变化分析 | 第47-48页 |
5.2.4 城镇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动态变化分析 | 第48-49页 |
5.3 研究区土地利用效益协调度分析 | 第49-52页 |
5.3.1 城镇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动态变化分析 | 第49-50页 |
5.3.2 土地利用效益协调度分析 | 第50-5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6 城镇土地利用效益驱动力研究 | 第53-56页 |
6.1 土地利用效益驱动力总体情况分析 | 第53-54页 |
6.2 经济社会发展动力 | 第54-55页 |
6.3 生态质量促进力 | 第55页 |
6.4 人口因素 | 第55-56页 |
7 结论和展望 | 第56-58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56-57页 |
7.2 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