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英文縮略表 | 第9-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19页 |
1 盐胁迫的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1.1 盐胁迫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10-11页 |
1.1.1 盐胁迫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10页 |
1.1.2 盐胁迫对植物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 第10-11页 |
1.2 植物对盐胁迫的反应机制 | 第11-13页 |
1.2.1 盐胁迫与信号传递 | 第11-12页 |
1.2.2 盐胁迫与渗透调节 | 第12页 |
1.2.3 盐胁迫与抗氧化保护体系 | 第12-13页 |
2 外源硅参与植物盐胁迫的机制 | 第13-16页 |
2.1 硅可促进植物生长发育 | 第13-14页 |
2.2 硅可提高植物的产量 | 第14页 |
2.3 硅可调节营养元素的吸收 | 第14页 |
2.4 硅能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 | 第14-15页 |
2.5 硅提高植物抗盐性的机制 | 第15页 |
2.5.1 硅能改善植物的光合作用 | 第15页 |
2.5.2 硅可以维持膜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 | 第15页 |
2.5.3 硅可以调节植物的渗透调节 | 第15页 |
2.6 硅缓解盐胁迫的进展 | 第15-16页 |
3 狼尾草属牧草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 | 第16-18页 |
3.1 狼尾草属牧草品种资源方面的研究 | 第16-17页 |
3.2 狼尾草属牧草生理生化研究 | 第17页 |
3.2.1 狼尾草属牧草的发育生理研究 | 第17页 |
3.2.2 狼尾草属牧草的抗逆性研究 | 第17页 |
3.2.3 狼尾草属牧草的其他生理特性研究 | 第17页 |
3.3 狼尾草属牧草的应用研究 | 第17-18页 |
3.3.1 饲草应用 | 第17-18页 |
3.3.2 复合生态模式探索 | 第18页 |
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硅对NaCl胁迫下狼尾草属牧草生长指标的影响 | 第19-31页 |
1 试验材料 | 第19页 |
2 试验设计 | 第19页 |
3 测定方法 | 第19-20页 |
3.1 植株高度测定 | 第19页 |
3.2 生物量的测定 | 第19-20页 |
4 数据处理 | 第20页 |
5 结果与分析 | 第20-29页 |
5.1 硅对NaCl胁迫下两种狼尾草不同时期株高的影响 | 第20-23页 |
5.1.1 硅对NaCl胁迫下两种狼尾草幼苗期株高的影响 | 第20-21页 |
5.1.2 硅对NaCl胁迫下两种狼尾草分蘖期株高的影响 | 第21页 |
5.1.3 硅对NaCl胁迫下两种狼尾草拔节期株高的影响 | 第21-22页 |
5.1.4 硅对NaCl胁迫下两种狼尾草抽穗期株高的影响 | 第22-23页 |
5.2 硅对NaCl胁迫下两种狼尾草不同时期分蘖数的影响 | 第23-25页 |
5.2.1 硅对NaCl胁迫下两种狼尾草分蘖期分蘖数的影响 | 第23页 |
5.2.2 硅对NaCl胁迫下两种狼尾草拔节期分蘖数的影响 | 第23-24页 |
5.2.3 硅对NaCl胁迫下两种狼尾草抽穗期分蘖数的影响 | 第24-25页 |
5.2.4 硅对NaCl胁迫下两种狼尾草成熟期分蘖数的影响 | 第25页 |
5.3 硅对NaCl胁迫下两种狼尾草鲜、干叶重的影响 | 第25-26页 |
5.3.1 硅对NaCl胁迫下两种狼尾草鲜叶重的影响 | 第25-26页 |
5.3.2 硅对NaCl胁迫下两种狼尾草干叶重的影响 | 第26页 |
5.4 硅对NaCl胁迫下两种狼尾草鲜、干茎重的影响 | 第26-28页 |
5.4.1 硅对NaCl胁迫下两种狼尾草鲜茎重的影响 | 第26-27页 |
5.4.2 硅对NaCl胁迫下两种狼尾草干茎重的影响 | 第27-28页 |
5.5 硅对NaCl胁迫下两种狼尾草叶片数的影响 | 第28页 |
5.6 硅对NaCl胁迫下两种狼尾草茎节数的影响 | 第28-29页 |
5.7 硅对NaCl胁迫下两种狼尾草茎叶比的影响 | 第29页 |
6 讨论 | 第29-30页 |
7 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硅对NaCl胁迫下狼尾草属牧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31-47页 |
1 试验材料 | 第31页 |
2 试验设计 | 第31页 |
3 测定方法 | 第31-34页 |
3.1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第31页 |
3.2 细胞膜通透性的测定 | 第31-32页 |
3.3 脯氨酸含量测定 | 第32页 |
3.4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 第32-33页 |
3.5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 | 第33-34页 |
3.6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测定 | 第34页 |
4 数据处理 | 第34页 |
5 结果与分析 | 第34-43页 |
5.1 硅对NaCl胁迫下两种狼尾草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34-36页 |
5.2 硅对NaCl胁迫下两种狼尾草叶片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 第36-37页 |
5.3 硅对NaCl胁迫下两种狼尾草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第37-39页 |
5.4 硅对NaCl胁迫下两种狼尾草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 第39-40页 |
5.5 硅对NaCl胁迫下两种狼尾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 | 第40-42页 |
5.6 硅对NaCl胁迫下两种狼尾草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 | 第42-43页 |
6 讨论 | 第43-45页 |
6.1 硅对NaCl胁迫下两种狼尾草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43-44页 |
6.2 硅对NaCl胁迫下两种狼尾草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 第44页 |
6.3 硅对NaCl胁迫下两种狼尾草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第44页 |
6.4 硅对NaCl胁迫下两种狼尾草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44-45页 |
7 小结 | 第45-47页 |
第四章 硅对NaCl胁迫下狼尾草属牧草营养指标的影响 | 第47-51页 |
1 试验材料 | 第47页 |
2 试验设计 | 第47页 |
3 测定方法 | 第47页 |
4 数据处理 | 第47页 |
5 结果与分析 | 第47-50页 |
5.1 硅对NaCl胁迫下两种狼尾草粗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47-48页 |
5.2 硅对NaCl胁迫下两种狼尾草粗灰分含量的影响 | 第48-49页 |
5.3 硅对NaCl胁迫下两种狼尾草中性洗涤纤维含量的影响 | 第49页 |
5.4 硅对NaCl胁迫下两种狼尾草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的影响 | 第49-50页 |
6 讨论 | 第50页 |
7 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51-53页 |
1 结论 | 第51-52页 |
1.1 硅对NaCl胁迫下两种狼尾草植物学性状的影响 | 第51页 |
1.2 硅对NaCl胁迫下两种狼尾草生理生化的影响 | 第51-52页 |
1.3 硅对NaCl胁迫下两种狼尾草营养品质的影响 | 第52页 |
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