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饲料作物、牧草论文--多年生豆科牧草论文

紫花苜蓿内参基因筛选及MsWRKY33基因的克隆、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目录第7-10页
第一章 引言第10-19页
    1.1 紫花苜蓿概况第10-11页
        1.1.1 紫花苜蓿是一种营养价值高的牧草第10页
        1.1.2 紫花苜蓿经济效益和生态功能第10页
        1.1.3 紫花苜蓿的基因工程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 植物内参基因第11-12页
        1.2.1 植物qRT-PCR内参基因的选择第11页
        1.2.2 植物内参基因稳定性分析方法第11-12页
    1.3 植物转录因子第12页
        1.3.1 植物转录因子的功能第12页
        1.3.2 植物转录因子的研究方法第12页
    1.4 WRKY转录因子第12-15页
        1.4.1 WRKY结构域和W-box第13页
        1.4.2 WRKY功能第13-15页
        1.4.3 苜蓿WRKY转录因子研究进展第15页
    1.5 高通量技术第15-16页
        1.5.1 高通量技术主要类型第16页
        1.5.2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植物上的应用第16页
    1.6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及技术路线第16-19页
        1.6.1 研究紫花苜蓿内参基因稳定性和转录因子WRKY33基因的目的意义第16-17页
        1.6.2 本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第17-19页
第二章 紫花苜蓿内参基因的筛选第19-35页
    2.1 材料第19页
        2.1.1 植物材料和试剂第19页
        2.1.2 常用溶液及培养基第19页
    2.2 实验方法第19-25页
        2.2.1 植物材料的处理第19-20页
        2.2.2 紫花苜蓿RNA提取第20页
        2.2.3 紫花苜蓿cDNA合成第20-21页
        2.2.4 18S rRNA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第21-24页
        2.2.5 内参基因引物设计第24页
        2.2.6 内参基因引物检测第24页
        2.2.7 内参基因的荧光定量PCR分析第24页
        2.2.8 数据分析第24-25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5-33页
        2.3.1 紫花苜蓿提取RNA样品检测第25页
        2.3.2 18S rRNA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第25-27页
        2.3.3 内参基因目的片段克隆第27页
        2.3.4 内参基因的荧光定量PCR分析第27-28页
        2.3.5 不同条件处理条件下内参基因的筛选第28-33页
    2.4 讨论第33-35页
第三章 紫花苜蓿WRKY33基因的克隆及分析第35-45页
    3.1 材料第35页
        3.1.1 植物材料和试剂第35页
        3.1.2 常用培养基及溶液第35页
        3.1.3 主要试剂盒第35页
    3.2 实验方法第35-38页
        3.2.1 植物材料处理方法第35页
        3.2.2 紫花苜蓿RNA提取第35页
        3.2.3 紫花苜蓿高通量测序第35页
        3.2.4 RACE法RNA模版准备第35页
        3.2.5 RACE技术路线与引物设计第35-36页
        3.2.6 制备RACE Ready cDNA第36-37页
        3.2.7 紫花苜蓿WRKY基因5'-cDNA的克隆第37-38页
        3.2.8 紫花苜蓿WRKY基因3'-cDNA的克隆第38页
        3.2.9 紫花苜蓿WRKY33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第38页
        3.2.10 MsWRKY33生物信息学分析第38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8-43页
        3.3.1 紫花苜蓿总RNA的检测第38-39页
        3.3.2 紫花苜蓿WRKY片段第39页
        3.3.3 紫花苜蓿WRKY基因5'末端和3'末端序列的克隆第39-40页
        3.3.4 紫花苜蓿WRKY基因全长的克隆第40-41页
        3.3.5 WRKY33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41-43页
    3.4 讨论第43-45页
第四章 MSWRKY33表达分析及转化拟南芥初步检测第45-55页
    4.1 实验材料第45页
        4.1.1 植物材料第45页
        4.1.2 实验菌株和载体第45页
        4.1.3 实验中所用试剂盒与药品第45页
        4.1.4 主要溶液和培养基配制方法第45页
    4.2 实验方法第45-50页
        4.2.1 荧光定量PCR分析MsWRKY33表达模式第45-47页
        4.2.2 MsWRKY33表达载体构建第47-48页
        4.2.3 农杆菌介导的MsWRKY33遗传转化第48-49页
        4.2.4 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的筛选第49页
        4.2.5 转基因拟南芥检测第49-50页
        4.2.6 拟南芥转基因功能分析第50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50-53页
        4.3.1 引物特异性检测第50页
        4.3.2 基因在不同逆境胁迫下的表达分析第50-51页
        4.3.3 转基因拟南芥的筛选第51-52页
        4.3.4 转基因拟南芥T_1代植株的PCR检测第52页
        4.3.5 转基因拟南芥T_2代植株的筛选第52页
        4.3.6 拟南芥转基因植株对低温处理的反应第52-53页
    4.4 讨论第53-55页
第五章 结论第55-57页
    5.1 主要结论第55-56页
    5.2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第56页
    5.3 本研究的存在不足和展望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3页
附录第63-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整枝和修根对粉葛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
下一篇:外源硅对盐(NaCl)胁迫下狼尾草属牧草生长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