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机车工程论文--电力机车论文--牵引电器、牵引变压器论文

高作用区受电弓结构参数优化设计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1 引言第11-19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受电弓应用现状第12-15页
        1.2.1 法国受电弓第12-13页
        1.2.2 日本受电弓第13-14页
        1.2.3 德国受电弓第14-15页
        1.2.4 国内常用受电弓第15页
    1.3 国内外受电弓研究现状第15-17页
        1.3.1 国外受电弓研究现状第15-16页
        1.3.2 国内受电弓研究现状第16-17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7-19页
2 受电弓机构运动学、动力学建模与受力分析第19-31页
    2.1 受电弓运动学模型的建立第19-22页
    2.2 受电弓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22-27页
        2.2.1 受电弓非线性运动微分方程的建立第23-24页
        2.2.2 受电弓线性运动微分方程的建立第24-27页
    2.3 受电弓受力分析第27-29页
    2.4 本章小结第29-31页
3 受电弓结构几何参数优化设计第31-45页
    3.1 工程优化设计概述第31-36页
        3.1.1 优化设计数学模型第31-34页
        3.1.2 优化设计的数值迭代算法第34-36页
    3.2 受电弓结构几何参数优化第36-44页
        3.2.1 受电弓几何参数优化模型的建立第36-38页
        3.2.2 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第38-40页
        3.2.3 优化方法选择第40-41页
        3.2.4 优化结果分析第41-44页
    3.3 本章小结第44-45页
4 受电弓主要零部件结构力学特性分析第45-57页
    4.1 受电弓主要零部件三维实体模型第45-46页
    4.2 受电弓主要零部件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46-52页
        4.2.1 上框架刚强度分析第48-50页
        4.2.2 下臂杆刚强度分析第50-52页
    4.3 受电弓主要零部件模态分析第52-56页
        4.3.1 上框架模态分析第52-54页
        4.3.2 下臂杆模态分析第54-56页
    4.4 本章小结第56-57页
5 基于MARC的弓网耦合仿真分析第57-77页
    5.1 接触网模型的建立第57-59页
        5.1.1 接触网简介第57-58页
        5.1.2 接触网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58-59页
    5.2 受电弓模型的建立第59-63页
        5.2.1 受电弓结构受力分析第59-61页
        5.2.2 受电弓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61-63页
    5.3 弓网耦合仿真分析第63-70页
        5.3.1 弓网耦合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63-66页
        5.3.2 试验数据和有限元仿真结果的对比分析第66-70页
    5.4 受电弓参数对接触力的影响第70-75页
        5.4.1 受电弓工作高度对接触力的影响第71页
        5.4.2 受电弓运行速度对接触力的影响第71-72页
        5.4.3 弓头参数对接触力的影响第72-73页
        5.4.4 上框架参数对接触力的影响第73-75页
    5.5 本章小结第75-77页
6 结论与展望第77-79页
参考文献第79-83页
附录A第83-85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5-89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橡胶粉改性混凝土的高速铁路路桥过渡段结构性能研究
下一篇:搭接非熔透激光焊接不锈钢车体板材疲劳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