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1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1.3.2 现实意义 | 第12-13页 |
1.4 研究依据 | 第13-14页 |
1.4.1 理论依据 | 第13-14页 |
1.4.2 现实依据 | 第14页 |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5.1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4-16页 |
1.5.2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6-17页 |
1.5.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7页 |
1.6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6.1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1.6.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7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枣庄市下岗职工的基本情况 | 第19-23页 |
2.1 枣庄市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基本情况 | 第19-20页 |
2.2 枣庄市下岗职工的特点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20-23页 |
2.2.1 枣庄市下岗职工的特点 | 第20-21页 |
2.2.2 枣庄市下岗职工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21-23页 |
第三章 枣庄市下岗职工社会支持系统的需求和评估 | 第23-30页 |
3.1 枣庄市下岗职工社会支持系统的需求 | 第23-25页 |
3.1.1 正式社会支持系统 | 第23-24页 |
3.1.2 非正式社会支持系统 | 第24-25页 |
3.2 对枣庄市下岗职工的社会支持系统的评估 | 第25-27页 |
3.2.1 正式社会支持系统 | 第25-26页 |
3.2.2 非正式社会支持系统 | 第26-27页 |
3.3 下岗职工社会支持系统存在的问题 | 第27-30页 |
3.3.1 正式社会支持系统存在的问题 | 第27-29页 |
3.3.2 非正式社会支持系统存在的问题 | 第29-30页 |
第四章 优化下岗职工社会支持系统中社会工作的应用 | 第30-41页 |
4.1 社会工作对于优化下岗职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 | 第30-31页 |
4.1.1 资源整合和拓展的功能 | 第30页 |
4.1.2 专业的价值规范 | 第30页 |
4.1.3 预防和发展的功能 | 第30-31页 |
4.2 个案工作 | 第31-36页 |
4.2.1 问题评估 | 第31-32页 |
4.2.2 接案 | 第32-33页 |
4.2.3 制定服务介入计划 | 第33页 |
4.2.4 介入 | 第33-36页 |
4.2.5 评估 | 第36页 |
4.2.6 结案 | 第36页 |
4.3 小组工作 | 第36-37页 |
4.3.1 心理治疗 | 第36-37页 |
4.3.2 指导和咨询 | 第37页 |
4.3.3 成员互动 | 第37页 |
4.4 社区工作 | 第37-39页 |
4.4.1 建立专业关系 | 第38页 |
4.4.2 收集资料 | 第38页 |
4.4.3 制定计划 | 第38页 |
4.4.4 社区行动 | 第38-39页 |
4.5 小结 | 第39-41页 |
第五章 优化下岗职工社会支持系统的社会工作策略 | 第41-46页 |
5.1 正式系统资源的调动和获取 | 第41-43页 |
5.1.1 政府层面 | 第41-42页 |
5.1.2 社区资源 | 第42页 |
5.1.3 第三部门 | 第42-43页 |
5.1.4 大众传媒 | 第43页 |
5.2 非正式系统资源的优化 | 第43-44页 |
5.2.1 增加家庭成员的支持 | 第43页 |
5.2.2 扩大非正式支持的范围 | 第43-44页 |
5.3 提高下岗职工的心理素质与职业能力 | 第44-46页 |
5.3.1 提供心理辅导 | 第44页 |
5.3.2 提供各类信息 | 第44页 |
5.3.3 增强个人能力和技能 | 第44-45页 |
5.3.4 增强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 | 第45页 |
5.3.5 下岗职工的互助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附录 | 第48-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作者简介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