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言 | 第11-16页 |
第一章 商务部经营者集中审查决定的性质、类型与特征 | 第16-24页 |
1.1 商务部经营者集中审查决定的定性分析 | 第16-18页 |
1.1.1 商务部经营者集中审查决定的性质界定 | 第16页 |
1.1.2 对商务部经营者集中审查决定定性的理由 | 第16-17页 |
1.1.3 对商务部经营者集中审查决定定性的意义 | 第17-18页 |
1.2 商务部经营者集中审查决定的类型 | 第18-20页 |
1.2.1 无条件批准集中决定 | 第18-19页 |
1.2.2 附加限制性条件批准集中决定 | 第19页 |
1.2.3 禁止集中决定 | 第19-20页 |
1.3 我国商务部经营者集中审查决定的特征 | 第20-24页 |
1.3.1 决定内容日趋详实、结构逐渐完善 | 第20-21页 |
1.3.2 对限制性条件的运用非常多元 | 第21-22页 |
1.3.3 数量分布上,无条件批准决定占绝大多数 | 第22-23页 |
1.3.4 绝大部分决定中参与方都有外资企业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商务部经营者集中审查决定的形式检视 | 第24-30页 |
2.1 经营者集中审查决定的基本构成 | 第24-26页 |
2.1.1 立案与审查程序 | 第24-25页 |
2.1.2 竞争分析 | 第25页 |
2.1.3 附加限制性条件的商谈 | 第25页 |
2.1.4 审查决定 | 第25-26页 |
2.2 经营者集中审查决定的结构重心 | 第26-27页 |
2.2.1 经营者集中审查决定结构重心之一——竞争分析 | 第26-27页 |
2.2.2 经营者集中审查决定结构重心之二——审查决定 | 第27页 |
2.3 经营者集中审查决定的形式缺失 | 第27-30页 |
2.3.1 立案与审查程序部分:立案及审查过程不具体 | 第27-28页 |
2.3.2 附加限制性条件的商谈部分:商谈过程及内容不透明 | 第28-29页 |
2.3.3 审查决定部分:限制性条件、监督机制以及违法责任不完善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商务部经营者集中审查决定的内容解构 | 第30-40页 |
3.1 审查标准的正当性 | 第30-34页 |
3.1.1 国内外经营者集中审查实体标准介绍 | 第30-32页 |
3.1.2 经营者集中审查实体标准应当具备的特征 | 第32页 |
3.1.3 我国目前经营者集中审查实体标准存在的问题 | 第32-34页 |
3.2 审查立场的中立性 | 第34-36页 |
3.2.1 保持反垄断执法机构审查立场中立性的原因 | 第34-35页 |
3.2.2 我国商务部在目前经营者集中审查中担任的角色 | 第35页 |
3.2.3 我国商务部在经营者集中审查立场中立性方面存在的不足 | 第35-36页 |
3.3 审查过程的专业性 | 第36-38页 |
3.3.1 审查过程本应具有的专业性 | 第36-37页 |
3.3.2 我国经营者集中审查过程存在的不足 | 第37-38页 |
3.4 审查结果的妥适性 | 第38-40页 |
3.4.1 审查结果妥适性缘由 | 第38页 |
3.4.2 在审查结果妥适性方面我国经营者集中审查存在的问题 | 第38-40页 |
第四章 提高商务部经营者集中审查决定品质的基本路径 | 第40-47页 |
4.1 商务部经营者集中审查决定自身的完善措施 | 第40-42页 |
4.1.1 明确经营者集中审查的逻辑结构 | 第40页 |
4.1.2 细化经营者集中审查决定的内容 | 第40-42页 |
4.2 经营者集中审查制度的完善措施 | 第42-45页 |
4.2.1 细化经营者集中审查的实体标准 | 第42-43页 |
4.2.2 完善经营者集中附加限制性条件制度 | 第43页 |
4.2.3 建立经营者集中申报前指导制度 | 第43-44页 |
4.2.4 完善“进一步审查”程序 | 第44页 |
4.2.5 明确和完善违反规定的法律后果 | 第44-45页 |
4.3 经营者集中审查决定的其他完善措施 | 第45-47页 |
4.3.1 扩大执法人员队伍,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 | 第45页 |
4.3.2 提高社会公众的监督意识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