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1.1.1 学生学习地位转变的需要 | 第8-9页 |
1.1.2 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需要 | 第9页 |
1.1.3 数学多元表征研究发展的需要 | 第9-10页 |
1.1.4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需要 | 第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1 从多元表征的视角构建数学教学理论框架 | 第10页 |
1.2.2 从多元表征的视角提供数学教学实践参照 | 第10-11页 |
1.2.3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融合多元表征理论于数学课堂教学 | 第11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1.4 本文的创新性和局限性 | 第13页 |
1.5 研究思路 | 第13-15页 |
2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23页 |
2.1 数学多元表征理论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2.2 双重编码理论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2.3 理论研究综述 | 第21-23页 |
3 数学多元表征相关理论 | 第23-31页 |
3.1 数学多元表征及其学习 | 第23-28页 |
3.2 数学多元表征的相互转化 | 第28-31页 |
4 信息技术环境下融合多元表征理论的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 第31-43页 |
4.1 教学过程设计 | 第31-33页 |
4.2 教学设计原则 | 第33-39页 |
4.3 融合多元表征理论的教学活动设计 | 第39-41页 |
4.3.1 新知授课的教学活动设计 | 第39-40页 |
4.3.2 问题探究课的教学活动设计 | 第40-41页 |
4.4 教学评价设计 | 第41-43页 |
5 数学多元表征理论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案例一 | 第43-63页 |
5.1 绝对值方程的教学活动设计 | 第43-47页 |
5.1.1 教材分析 | 第43页 |
5.1.2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 第43-44页 |
5.1.3 教学任务分析与教学过程设计 | 第44-45页 |
5.1.4 信息技术环境下融合数学多元表征理论的教学活动设计 | 第45-47页 |
5.2 案例一的教学实验研究 | 第47-63页 |
5.2.1 实验方法 | 第47-48页 |
5.2.2 实验设计 | 第48页 |
5.2.3 实验过程 | 第48-55页 |
5.2.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5-63页 |
6 数学多元表征理论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案例二 | 第63-82页 |
6.1 动点求面积问题的教学活动设计 | 第63-67页 |
6.1.1 教材分析 | 第63-64页 |
6.1.2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 第64页 |
6.1.3 教学任务分析及教学过程设计 | 第64-66页 |
6.1.4 信息技术环境下融合数学多元表征理论的教学活动设计 | 第66-67页 |
6.2 案例二的实验研究 | 第67-82页 |
6.2.1 实验方法 | 第67页 |
6.2.2 实验设计 | 第67-68页 |
6.2.3 实验过程 | 第68-74页 |
6.2.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74-82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82-84页 |
7.1 总结 | 第82-83页 |
7.2 展望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6页 |
附录A《绝对值方程》测试卷 | 第86-87页 |
附录B《动点求面积》测试卷 | 第87-88页 |
附录C 访谈问题 | 第88-89页 |
附录D 数学多元表征对教师教学影响调查问卷 | 第89-9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