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经济法论文--商业经济管理法令论文

锐邦诉强生(中国)限制转售价格案评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引言第9-12页
    1.1 研究的背景及现状第9页
    1.2 研究的意义第9-10页
        1.2.1 理论意义第9-10页
        1.2.2 现实意义第10页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第10-12页
第2章 主要案情简介第12-14页
    2.1 基本案情第12-14页
第3章 案件的争议焦点第14-17页
    3.1 垄断协议一方当事人可否作为反垄断诉讼的主体第14-15页
    3.2 纵向垄断协议的构成要件如何界定第15页
    3.3 对纵向垄断协议举证责任应当如何分配第15-16页
    3.4 本案中的赔偿损失应当如何计算第16-17页
第4章 对案件焦点问题的分析第17-28页
    4.1 对纵向垄断协议诉讼资格的讨论第17-19页
        4.1.1 法院判决要旨第17-18页
        4.1.2 相关学说介绍第18-19页
            4.1.2.1 诉权否定论第18页
            4.1.2.2 有限诉权论第18-19页
        4.1.3 对本案的评析第19页
    4.2 对《反垄断法》中的“纵向垄断协议”应如何界定第19-24页
        4.2.1 问题的提出第19-20页
        4.2.2 欧美各国的处理经验第20-23页
            4.2.2.1 美国立法的规定第21-22页
            4.2.2.2 欧盟竞争法的相关规定第22-23页
        4.2.3 我国法律的规定第23-24页
        4.2.4 对本案的启示第24页
    4.3 对举证责任分配的探讨第24-26页
        4.3.1 问题的提出第24页
        4.3.2 相关法律的规定第24-25页
        4.3.3 对举证责任规则的评析第25-26页
    4.4 对损失赔偿问题的讨论第26页
        4.4.1 问题的提出第26页
        4.4.2 相关法律的规定第26页
    4.5. 对本案的评析第26-28页
第5章 本案所反映的制度缺陷及法律建议第28-34页
    5.1 《反垄断法》对诉讼资格规定存在的不足及完善第28页
    5.2 《反垄断法》对“垄断协议”的界定存在的不足及建议第28-31页
        5.2.1 逻辑推理与法律规定并不相一致第28-29页
        5.2.2 限制了《反垄断法》第 14 条第 1 项、第 2 项的适用第29-30页
        5.2.3 司法机关与执法机关对法律适用存在冲突第30-31页
    5.3 《反垄断法》对举证责任的规定不足及建议第31-32页
    5.4 赔偿损失制度存在缺失第32-34页
结论第34-36页
参考文献第36-38页
致谢第38页

论文共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银行业金融消费纠纷非诉讼救济机制探讨
下一篇:某银行“飞单”案件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