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东山地大学校园建筑设计研究--以广西梧州医学院建筑规划设计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9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1.3 研究对象及概念界定 | 第10-11页 |
1.3.1 桂东的地理范围界定 | 第10页 |
1.3.2 山地的概念 | 第10-11页 |
1.3.3 山地大学校园的概念 | 第11页 |
1.4 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4.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4.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5 研究的方法和内容 | 第13-15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6 论文框架 | 第15-16页 |
第2章 山地大学校园设计策略 | 第16-41页 |
2.1 山地大学发展概述 | 第16-17页 |
2.1.1 我国山地大学发展概述 | 第16-17页 |
2.1.2 国外山地大学发展概述 | 第17页 |
2.2 山地大学校园设计的构成要素及影响因素 | 第17-22页 |
2.2.1 构成要素 | 第18-19页 |
2.2.2 影响因素 | 第19-22页 |
2.3 山地大学校园的设计方法 | 第22-29页 |
2.3.1 因地制宜、因势就利 | 第22-23页 |
2.3.2 整体构思、集约布局 | 第23-26页 |
2.3.3 曲中求直、坡中找平 | 第26-27页 |
2.3.4 功能组织、巧于因借 | 第27页 |
2.3.5 绿色生态、动态发展 | 第27-28页 |
2.3.6 地域特色、以人为本 | 第28-29页 |
2.4 山地大学校园案例分析 | 第29-40页 |
2.4.1 武汉大学 | 第29-32页 |
2.4.2 重庆大学 | 第32-35页 |
2.4.3 香港中文大学 | 第35-37页 |
2.4.4 香港科技大学 | 第37-4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3章 广西梧州医学院前期策划 | 第41-52页 |
3.1 项目概况 | 第41-43页 |
3.1.1 项目背景 | 第41页 |
3.1.2 项目区位 | 第41-42页 |
3.1.3 项目要求 | 第42页 |
3.1.4 项目规模 | 第42-43页 |
3.2 现状评估 | 第43-49页 |
3.2.1 城市区位因素 | 第43-44页 |
3.2.2 周边环境因素 | 第44-46页 |
3.2.3 地形环境因素 | 第46-48页 |
3.2.4 自然气候因素 | 第48页 |
3.2.5 校园功能因素 | 第48-49页 |
3.3 设计构想 | 第49-51页 |
3.3.1 山地校园形态 | 第49页 |
3.3.2 特色建筑风格 | 第49-50页 |
3.3.4 绿色生态校园环境 | 第50-5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4章 广西梧州医学院规划设计 | 第52-77页 |
4.1 场地整备 | 第52-54页 |
4.2 总平面规划 | 第54-55页 |
4.3 总平面规划分析 | 第55-60页 |
4.3.1 功能布局分区 | 第55-56页 |
4.3.2 空间形态构成 | 第56-57页 |
4.3.3 交通流线组织 | 第57-60页 |
4.4 景观规划设计 | 第60-62页 |
4.5 建筑形象设计 | 第62-7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4-77页 |
第5章 广西梧州医学院学生活动中心建筑设计 | 第77-97页 |
5.1 概况分析 | 第77-79页 |
5.1.1 设计理念 | 第77-78页 |
5.1.2 建筑规模 | 第78-79页 |
5.1.3 项目选址 | 第79页 |
5.2 方案设计 | 第79-89页 |
5.2.1 场地分析 | 第79-81页 |
5.2.2 体块生成 | 第81-82页 |
5.2.3 功能布局 | 第82-83页 |
5.2.4 交通流线 | 第83-85页 |
5.2.5 立面造型 | 第85-89页 |
5.3 设计成果 | 第89-9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结论 | 第97-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2页 |
致谢 | 第102-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