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论文的缘起和研究背景、目的、意义 | 第9页 |
1.2 研究对象和范围 | 第9-10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 | 第10-12页 |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内容框架 | 第12-14页 |
1.4.1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2-13页 |
1.4.2 研究框架 | 第13-14页 |
第2章 概述“中国古代建筑史”所例举基础案例“档案库”的建立 | 第14-22页 |
2.1 本章引论 | 第14页 |
2.2“中国古代建筑史”所例举基础案例的确立 | 第14-15页 |
2.3 以建筑功能类型为依据引发的梳理概述 | 第15-18页 |
2.4 以时间阶段为依据引发的梳理概述 | 第18-19页 |
2.5 以空间定位为依据引发的梳理概述 | 第19页 |
2.6“档案库”的建立及使用说明 | 第19-20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0-22页 |
第3章“中国古代建筑史”所例举的各类基础案例的梳理与统计 | 第22-64页 |
3.1 本章引论 | 第22-27页 |
3.2“中国古代建筑史”所例举的宗教建筑梳理与统计 | 第27-48页 |
3.2.1 本节引论 | 第27-36页 |
3.2.2“中国古代建筑史”所例举的佛教建筑梳理与统计 | 第36-42页 |
3.2.2.1“中国古代建筑史”所例举的佛寺建筑梳理与统计 | 第36-38页 |
3.2.2.2“中国古代建筑史”所例举的佛塔梳理与统计 | 第38-41页 |
3.2.2.3“中国古代建筑史”所例举的石窟类建筑梳理与统计 | 第41-42页 |
3.2.3“中国古代建筑史”所例举的儒教建筑梳理与统计 | 第42-43页 |
3.2.4“中国古代建筑史”所例举的道教建筑梳理与统计 | 第43-44页 |
3.2.5“中国古代建筑史”所例举的礼制建筑梳理与统计 | 第44-46页 |
3.2.6“中国古代建筑史”所例举的陵寝墓葬建筑梳理与统计 | 第46-47页 |
3.2.7“中国古代建筑史”所例举的伊斯兰教建筑梳理与统计 | 第47-48页 |
3.2.8 本节小结 | 第48页 |
3.3“中国古代建筑史”所例举的非宗教建筑梳理与统计 | 第48-59页 |
3.3.1 本节引论 | 第48-53页 |
3.3.2“中国古代建筑史”所例举的古桥梳理与统计 | 第53-54页 |
3.3.3“中国古代建筑史”所例举的标志建筑与戏台类建筑梳理与统计 | 第54-56页 |
3.3.4“中国古代建筑史”所例举的居住建筑与风景类建筑梳理与统计 | 第56-58页 |
3.3.5“中国古代建筑史”所例举的商业手工业、衙署等公共建筑梳理与统计 | 第58-59页 |
3.3.6 本节小结 | 第59页 |
3.4“中国古代建筑史”所例举的古遗址、古聚落梳理与统计 | 第59-63页 |
3.4.1 本节引论 | 第59-60页 |
3.4.2“中国古代建筑史”所例举的各类古遗址、古聚落梳理与统计 | 第60-62页 |
3.4.3 本节小结 | 第62-63页 |
3.5 本章总结 | 第63-64页 |
第4章 试结合多线索浅析档案库所呈现的数据特征 | 第64-68页 |
4.1 试结合“胡焕庸线”浅析档案库所呈现的“一线”数据差异特征 | 第64页 |
4.2 浅析档案库所呈现的“云南、山西、江苏”三省数据差异特征 | 第64-65页 |
4.3 试结合中国降水分布和地形浅析档案库所呈现的“四域”数据差异特征 | 第65-68页 |
结论、不足与未来研究的课题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附录A 中国历史年表及中国古代建筑梳理分期表 | 第73-75页 |
附录B “中国古代建筑史”所例举的基础案例档案库 | 第75-726页 |
致谢 | 第726-7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