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劳动法论文--劳动争议处理法令论文

论我国劳动争议分类处理机制

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7页
引言第7页
第1章 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理论概述第7-14页
   ·劳动争议概念的界定第7-8页
   ·劳动争议自身特点分析第8-9页
     ·劳动争议主体地位的不平等性第8-9页
     ·劳动争议处理程序要求及时、简便第9页
     ·劳动争议中集体纠纷比例加大,影响社会稳定第9页
   ·劳动争议的分类第9-11页
     ·权利争议与利益争议第10页
     ·个人争议与集体争议第10-11页
     ·两种分类的联系与区别第11页
   ·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概述第11-13页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历史沿革第11-12页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基本框架第12-13页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有益尝试第13-14页
第2章 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存在的弊端第14-21页
   ·劳动争议仲裁缺乏监督第15-16页
   ·劳动仲裁权威弱化,程序虚无化第16-17页
   ·不符合程序效益原则第17-18页
   ·限制当事人的诉权的行使第18-19页
   ·我国劳动仲裁与诉讼衔接不顺第19-21页
   ·导致部分劳动者滥用诉权第21页
第3章 构建劳动争议分类处理机制的理论基础第21-26页
   ·我国劳动争议的现状考量第21-23页
   ·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价值取向第23-25页
     ·劳动关系的稳定第23-24页
     ·司法最终解决原则第24页
     ·公正与效率的协调第24-25页
   ·民事审判权作用范围对劳动争议分类标准的影响第25-26页
     ·案件性第25-26页
     ·宪法的司法适用第26页
     ·单位或团体内部纠纷的自律性处理第26页
第4章 我国劳动争议分类处理机制的初步构建第26-36页
   ·权利争议第27-31页
     ·仲裁第28-29页
     ·劳动争议诉讼第29-31页
   ·利益争议第31-33页
     ·规范利益争议的范围第31-32页
     ·利益争议的解决方式第32-33页
   ·配套措施第33-36页
     ·完善我国劳动保障监察体制第33-34页
     ·形成争议处理的成本阶梯第34-36页
结论第36-39页
参考文献第39-40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40-41页
致谢第41-42页

论文共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有效课堂提问:为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基于课堂教学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促进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管理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