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 | 第8-9页 |
1.1.1 时代的要求 | 第8页 |
1.1.2 新课程改革的倡导 | 第8页 |
1.1.3 学生自身的需求 | 第8-9页 |
1.1.4 实际教学工作的要求 | 第9页 |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1.3 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0页 |
1.4 课题研究的方法 | 第10-11页 |
1.4.1 文献法 | 第10页 |
1.4.2 行动研究法 | 第10-11页 |
1.4.3 调查法 | 第11页 |
1.5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1.5.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5.2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2 合作学习相关理论梳理 | 第13-18页 |
2.1 合作学习的定义 | 第13页 |
2.1.1 约翰逊兄弟的定义 | 第13页 |
2.1.2 斯莱文的定义 | 第13页 |
2.1.3 王坦的定义 | 第13页 |
2.2 合作学习的内涵 | 第13-14页 |
2.2.1 基本形式——小组活动 | 第13页 |
2.2.2 同伴之间的互助合作 | 第13-14页 |
2.2.3 共有的目标导向 | 第14页 |
2.2.4 奖励依据——团体成绩 | 第14页 |
2.2.5 教学活动是由教师控制和分配任务 | 第14页 |
2.3 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 | 第14-15页 |
2.3.1 异质分组 | 第14页 |
2.3.2 积极互赖 | 第14-15页 |
2.3.3 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 | 第15页 |
2.3.4 个人责任 | 第15页 |
2.3.5 社交技能 | 第15页 |
2.3.6 小组自评 | 第15页 |
2.4 合作学习的方法 | 第15-18页 |
2.4.1 国外合作学习方法 | 第15-16页 |
2.4.2 国内合作学习方法 | 第16-18页 |
3 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 第18-48页 |
3.1 合作学习小组的构建 | 第18-22页 |
3.1.1 合作学习小组人数的组成 | 第18-19页 |
3.1.2 小组成员职责 | 第19-20页 |
3.1.3 小组合作技能 | 第20-22页 |
3.2 合作学习相关内容的梳理 | 第22-25页 |
3.2.1 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原则 | 第22-24页 |
3.2.2 七年级合作学习内容梳理 | 第24-25页 |
3.3 合作学习的评价方法 | 第25-27页 |
3.3.1 设置小组奖励分的个别化测试 | 第25-26页 |
3.3.2 成果展示法 | 第26-27页 |
3.4 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教学设计 | 第27-33页 |
3.4.1 两人组合作学习设计 | 第27-30页 |
3.4.2 四人组合作学习设计 | 第30-33页 |
3.5 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 | 第33-48页 |
3.5.1 实践对象 | 第33-34页 |
3.5.2 实践材料 | 第34页 |
3.5.3 实践前的准备 | 第34-36页 |
3.5.4 两人组合作学习教学设计案例及分析 | 第36-41页 |
3.5.5 四人组合作学习教学设计案例及分析 | 第41-48页 |
4 结果与讨论 | 第48-50页 |
4.1 学生成绩的分析 | 第48-49页 |
4.2 学生访谈反馈 | 第49-50页 |
4.2.1 合作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动力 | 第49页 |
4.2.2 合作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 第49-50页 |
5 结论 | 第50页 |
6 研究的不足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2页 |
附录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