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2.1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4页 |
1.2.2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5-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 研究中的重难点 | 第16页 |
1.5 研究中的创新点 | 第16-19页 |
2 相关概念及相关理论概述 | 第19-27页 |
2.1 价值、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19-21页 |
2.1.1 价值 | 第19页 |
2.1.2 价值观 | 第19-20页 |
2.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20-21页 |
2.2 相关研究理论 | 第21-27页 |
2.2.1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第21-22页 |
2.2.2 认同理论 | 第22-24页 |
2.2.3 价值澄清理论 | 第24-27页 |
3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实效性概述 | 第27-35页 |
3.1 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特点 | 第27-29页 |
3.1.1 鲜明的时代性 | 第27-28页 |
3.1.2 明显的前卫性 | 第28页 |
3.1.3 典型的从众性 | 第28-29页 |
3.1.4 突出的矛盾性 | 第29页 |
3.2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效性的一般界定 | 第29-31页 |
3.2.1 实效性的内涵 | 第29-30页 |
3.2.2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实效性的界定 | 第30-31页 |
3.3 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实效性的意义 | 第31-35页 |
3.3.1 有利于国家富强 | 第31页 |
3.3.2 有利于社会进步 | 第31-33页 |
3.3.3 有利于个人发展 | 第33-35页 |
4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问卷调查分析 | 第35-51页 |
4.1 问卷的设计与发放 | 第35页 |
4.1.1 问卷调查目的 | 第35页 |
4.1.2 问卷调查对象 | 第35页 |
4.1.3 问卷统计方法 | 第35页 |
4.1.4 问卷形成途径 | 第35页 |
4.2 初测问卷 | 第35-38页 |
4.2.1 理论假设 | 第35页 |
4.2.2 初测问卷题项确定 | 第35-36页 |
4.2.3 初测问卷施测 | 第36页 |
4.2.4 问卷发放程序 | 第36-37页 |
4.2.5 统计处理 | 第37-38页 |
4.3 正式问卷的形成 | 第38-40页 |
4.3.1 适合性考察 | 第38页 |
4.3.2 因素分析与命名 | 第38-40页 |
4.4 正式问卷的信效度评价 | 第40-43页 |
4.4.1 效度检验 | 第40-42页 |
4.4.2 信度检验 | 第42-43页 |
4.5 正式问卷的统计分析 | 第43-48页 |
4.5.1 研究目的 | 第43页 |
4.5.2 研究对象 | 第43页 |
4.5.3 研究材料 | 第43页 |
4.5.4 结果与分析 | 第43-48页 |
4.6 成因分析 | 第48-51页 |
4.6.1 培育理念互动性不佳 | 第48-49页 |
4.6.2 培育机制推进力不足 | 第49页 |
4.6.3 培育载体针对性欠缺 | 第49-51页 |
5.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实效性路径 | 第51-59页 |
5.1 创新培育理念,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认同 | 第51-53页 |
5.1.1 激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价值内驱力 | 第51-52页 |
5.1.2 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中融入互联网思维 | 第52-53页 |
5.1.3 尊重大学生主体性地位 | 第53页 |
5.2 创新培育机制,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性认同 | 第53-56页 |
5.2.1 创新实践转化机制 | 第53-55页 |
5.2.2 创新制度保障机制 | 第55-56页 |
5.2.3 创新文化渗透机制 | 第56页 |
5.3 创新培育载体,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为认同 | 第56-59页 |
5.3.1 开辟网络“微时代”主阵地 | 第57-58页 |
5.3.2 创新开展社团活动 | 第58-59页 |
结论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3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附录1 初测问卷 | 第67-71页 |
附录2 正式问卷 | 第71-73页 |
附录3 在校学习期间研究成果、参与课题及获奖情况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