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p(?)ng)”及其参构词的语义和文化分析
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中文文摘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4页 |
第一节 现有研究成果综述 | 第8-12页 |
第二节 本文的选题意义及写作思路 | 第12-14页 |
第一章 “平”的语义系统 | 第14-28页 |
第一节 “平”的释义 | 第14-19页 |
第二节 “平”参构词的语义分析 | 第19-26页 |
第三节 小结 | 第26-28页 |
第二章 不同语义场中“平”及其参构词的语义特征 | 第28-36页 |
第一节 政治语义场中“平”及其参构词的语义特征 | 第28-31页 |
第二节 品性语义场中“平”及其参构词的语义特征 | 第31-32页 |
第三节 情绪语义场中“平”及其参构词的语义特征 | 第32-33页 |
第四节 文学语义场中“平”及其参构词的语义特征 | 第33-34页 |
第五节 小结 | 第34-36页 |
第三章 中国传统文化中“平”的崇尚思想 | 第36-48页 |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平衡观 | 第36-39页 |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平等观 | 第39-43页 |
第三节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平和观 | 第43-46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46-48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48-50页 |
第一节 本文的主要观点 | 第48页 |
第二节 本文不足之处 | 第48-50页 |
附录1: 与“平”有关的现有研究成果目录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2页 |
个人简历 | 第62-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