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司法制度论文--检察院论文

人民检察院诉讼式审查逮捕改革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3页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10页
    1.2 研究现状第10-11页
    1.3 研究主要内容及方法第11-13页
第2章 人民检察院审查逮捕现状审视第13-20页
    2.1 逮捕的概念与运作第13页
    2.2 人民检察院审查逮捕现状第13-15页
        2.2.1 逮捕的条件第13-14页
        2.2.2 人民检察院审查逮捕的程序第14-15页
    2.3 现行审查逮捕的缺陷第15-20页
        2.3.1 审查逮捕办案人员受多种因素影响第15-17页
        2.3.2 犯罪嫌疑人及辩护人的弱势地位第17-18页
        2.3.3 社会危险性审查的标准不明确第18页
        2.3.4 取保候审的适用受到限制第18-20页
第3章 审查逮捕改革及诉讼式审查逮捕第20-28页
    3.1 法院审查说第20-21页
    3.2 检察审查说第21-22页
    3.3 诉讼式审查逮捕概念第22-24页
    3.4 诉讼式审查逮捕改革的必要性第24-28页
        3.4.1 提高人权保障水平的必然要求第24-26页
        3.4.2 审查逮捕程序完善的必然要求第26页
        3.4.3 正确行使审查逮捕权的必然要求第26-28页
第4章 诉讼式审查逮捕试点改革实践第28-36页
    4.1 试点改革实践第28-30页
        4.1.1 试点改革运行情况第28页
        4.1.2 试点程序设计的特点第28-30页
    4.2 试点改革效果第30-32页
        4.2.1 增强审查逮捕程序的司法性第30-31页
        4.2.2 确保精准行使审查逮捕权第31页
        4.2.3 加强对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的保障第31-32页
        4.2.4 提高公安机关取证意识第32页
    4.3 试点改革遇到的困难第32-33页
    4.4 试点改革困惑第33-36页
第5章 域外发达国家逮捕及羁押审查考察第36-42页
    5.1 美国逮捕及羁押审查第36-37页
    5.2 德国逮捕及羁押审查第37-38页
    5.3 日本逮捕及羁押审查第38页
    5.4 中外比较分析第38-42页
        5.4.1 两者间的相同点第38-39页
        5.4.2 两者间的不同点第39-41页
        5.4.3 启示第41-42页
第6章 诉讼式审查逮捕构建路径第42-48页
    6.1 确立并保障检察官的司法官地位第42页
    6.2 保障辩方的知情权及辩护权第42-43页
    6.3 构建非对审形式的诉讼式审查逮捕第43-44页
    6.4 构建三方参与的“听证”审查逮捕第44-45页
    6.5 保障非刑事拘留人员的诉讼式审查第45-46页
    6.6 完善审查逮捕救济措施第46页
    6.7 构建相关配套制度第46-48页
结论第48-49页
致谢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研究
下一篇: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的司法权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