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12-15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12-13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3页 |
三、本文创新点 | 第13-15页 |
第一章 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理论基础 | 第15-18页 |
一、发现事实真相 | 第15-16页 |
二、贯彻直接言词原则 | 第16页 |
三、保障被告人质证权 | 第16-18页 |
第二章 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实践意义 | 第18-22页 |
一、利于推进我国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 | 第18-19页 |
(一)侦查人员出庭利于推进庭审实质化 | 第18-19页 |
(二)侦查人员出庭利于侦查人员树立庭审中心意识 | 第19页 |
二、有利于贯彻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 第19-20页 |
三、有效遏制侦查违法行为 | 第20-22页 |
第三章 侦查人员出庭制度的域外考察及其启示 | 第22-27页 |
一、英美法系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 | 第22-23页 |
(一)美国 | 第22-23页 |
(二)英国 | 第23页 |
二、大陆法系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 | 第23-24页 |
(一)德国 | 第23-24页 |
(二)日本 | 第24页 |
三、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第24-27页 |
(一)关于侦查人员出庭的性质 | 第25页 |
(二)关于侦查人员不履行出庭义务的后果 | 第25页 |
(三)关于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弹性 | 第25-26页 |
(四)关于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前的宣誓 | 第26-27页 |
第四章 我国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现实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7-40页 |
一、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率低 | 第27-31页 |
(一)侦查人员出庭现状 | 第27-28页 |
(二)侦查人员以“情况说明”替代出庭作证问题 | 第28-29页 |
(三)“三机关”对待侦查人员出庭的不同态度 | 第29-31页 |
二、强制侦查人员到庭适用困难 | 第31-33页 |
(一)强制到庭措施适用现状 | 第31-32页 |
(二)与“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的冲突 | 第32-33页 |
(三)我国“政法体制”中公安机关享有较高地位 | 第33页 |
三、侦查人员出庭作证质量不高 | 第33-35页 |
(一)出庭表现 | 第33-34页 |
(二)侦查人员出庭的作证技巧不足 | 第34页 |
(三)侦查人员记忆的失真与不能 | 第34-35页 |
四、侦查人员出庭作伪证情况 | 第35-38页 |
(一)侦查人员作伪证的表现形态 | 第35-36页 |
(二)侦查人员作伪证的动机和行为要件 | 第36-37页 |
(三)对侦查人员作伪证的制裁效用甚微 | 第37-38页 |
五、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配套措施不完善 | 第38-40页 |
(一)国家赔偿的“后置”原则 | 第38-39页 |
(二)侦查机关内部考核机制 | 第39-40页 |
第五章 我国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的完善 | 第40-52页 |
一、明确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性质 | 第40-44页 |
(一)“出庭说明情况”与“出庭作证”的争议 | 第41页 |
(二)客观目的解释 | 第41-43页 |
(三)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身份界定 | 第43-44页 |
二、确定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原则和范围 | 第44-45页 |
(一)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基本原则 | 第44页 |
(二)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案件范围 | 第44-45页 |
三、加强对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培训 | 第45-46页 |
(一)转变思想观念,做好出庭准备 | 第45页 |
(二)提高法律素养,加强作证技巧培训 | 第45-46页 |
(三)加强与检察机关关系,增加庭前调查与沟通 | 第46页 |
四、明确不出庭作证的程序性后果 | 第46-47页 |
(一)绝对排除规则 | 第47页 |
(二)相对排除规则 | 第47页 |
(三)附条件采用规则 | 第47页 |
五、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 第47-52页 |
(一)确立“违法者担首责”的国家赔偿制度 | 第47-48页 |
(二)侦查机关责令出庭的内部惩戒机制 | 第48-49页 |
(三)侦查人员出庭的权利保障措施 | 第49-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