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特种结构论文--抗震动结构、防灾结构论文--耐震、隔震、防爆结构论文

考虑楼板作用的SRC柱—钢梁混合框架抗震性能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8页
    1.1 引言第10页
    1.2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简介第10-12页
    1.3 型钢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第12-13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7页
        1.4.1 组合节点研究现状第13-15页
        1.4.2 组合框架研究现状第15-17页
    1.5 本课题的提出和研究内容第17-18页
2 试验模型的有限元分析第18-42页
    2.1 概述第18页
    2.2 ABAQUS有限元程序简介第18-19页
    2.3 材料本构模型第19-23页
        2.3.1 混凝土本构模型第19-22页
        2.3.2 钢材本构模型第22-23页
    2.4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23-26页
        2.4.1 单元选取及网格划分第23页
        2.4.2 建模的基本步骤第23-24页
        2.4.3 加载方式及模型建立第24-26页
    2.5 有限元模型验证第26-35页
        2.5.1 SRC柱-钢梁混合节点验证第26-30页
        2.5.2 SRC柱-组合梁节点验证第30-35页
    2.6 边节点有限元模型第35-41页
        2.6.1 边节点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35-37页
        2.6.2 节点型钢应力分布第37-38页
        2.6.3 混凝土板损伤第38-39页
        2.6.4 滞回曲线与骨架曲线对比分析第39-40页
        2.6.5 刚度退化第40-41页
    2.7 本章小结第41-42页
3 SRC柱-组合梁框架节点参数分析第42-60页
    3.1 概述第42页
    3.2 主要分析参数第42-43页
    3.3 参数分析第43-58页
        3.3.1 型钢柱腹板厚度的影响第43-46页
        3.3.2 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第46-48页
        3.3.3 型钢强度的影响第48-51页
        3.3.4 钢梁高度的影响第51-53页
        3.3.5 混凝土板厚度的影响第53-56页
        3.3.6 楼板宽度的影响第56-58页
    3.4 本章小结第58-60页
4 SRC柱-钢梁混合框架动力时程分析第60-81页
    4.1 概述第60-65页
        4.1.1 弹塑性分析基本原理第60-61页
        4.1.2 结构的动力方程第61-62页
        4.1.3 结构的阻尼矩阵[C]的确定第62-63页
        4.1.4 地震动的选取第63-65页
    4.2 框架有限元模型第65-66页
    4.3 结构模态分析第66-67页
    4.4 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第67-80页
        4.4.1 EI-Centro地震波下动力时程分析第67-72页
        4.4.2 Taft地震波下动力时程分析第72-76页
        4.4.3 人工地震波下动力时程分析第76-80页
    4.5 本章小结第80-81页
5 结论与展望第81-83页
    5.1 结论第81-82页
    5.2 展望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86页
致谢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填方边坡多级支护的稳定性分析
下一篇:局部加固对RC框架结构整体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