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18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混凝土结构加固的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存在的问题 | 第16-17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2 RC框架局部加固方案设计及模型的建立 | 第18-35页 |
2.1 RC框架局部加固方案设计 | 第18-31页 |
2.1.1 RC框架的设计 | 第18-19页 |
2.1.2 RC框架配筋结果 | 第19-20页 |
2.1.3 设计规定及构造措施 | 第20-21页 |
2.1.4 加固计算公式 | 第21-24页 |
2.1.5 加固方案的确定 | 第24-26页 |
2.1.6 加固量计算 | 第26-31页 |
2.2 SAP2000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1-3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3 RC框架结构局部加固前后的模态分析和反应谱分析 | 第35-52页 |
3.1 RC框架结构局部加固前后的模态分析 | 第35-39页 |
3.1.1 周期 | 第35-37页 |
3.1.2 振型 | 第37-39页 |
3.2 RC框架结构局部加固前后的反应谱分析 | 第39-51页 |
3.2.1 柱底部剪力 | 第40-44页 |
3.2.2 位移比 | 第44-46页 |
3.2.3 层间位移角 | 第46-51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4 RC框架结构局部加固前后的Pushover分析 | 第52-83页 |
4.1 Pushover分析方法的基本理论 | 第52-53页 |
4.2 结构抗震性能评估指标 | 第53-55页 |
4.2.1 目标位移 | 第53-54页 |
4.2.2 层间位移角 | 第54页 |
4.2.3 破损指标 | 第54-55页 |
4.3 Pushover分析的加载模式、加载控制及塑性铰的定义 | 第55-61页 |
4.3.1 侧向水平加载模式与分析工况 | 第55-56页 |
4.3.2 加载控制与目标位移的确定 | 第56页 |
4.3.3 塑性铰的定义 | 第56-61页 |
4.4 RC框架结构局部加固前后的抗震性能分析评估 | 第61-81页 |
4.4.1 基底剪力-顶点位移 | 第61-63页 |
4.4.2 性能点 | 第63-67页 |
4.4.3 楼层位移 | 第67-73页 |
4.4.4 层间位移角 | 第73-74页 |
4.4.5 塑性铰的分布 | 第74-8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83-85页 |
5.1 结论 | 第83-84页 |
5.2 展望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学术成果 | 第88-89页 |
个人简历 | 第88页 |
已发表的学术成果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