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斜拉桥受力特点及结构体系 | 第12-16页 |
1.2.1 斜拉桥受力特点 | 第12-13页 |
1.2.2 斜拉桥的支承体系 | 第13-16页 |
1.3 金属耗能减震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第16-18页 |
1.3.1 结构耗能减震控制的概念与原理 | 第16-17页 |
1.3.2 金属耗能减震装置的研究现状与应用 | 第17-18页 |
1.4 大跨径斜拉桥阻尼器参数优化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9-21页 |
第2章 耗能减震分析理论与履带式金属阻尼器力学模型 | 第21-39页 |
2.1 常见阻尼器及其力学模型介绍 | 第21-25页 |
2.1.1 液体粘滞阻尼器 | 第21页 |
2.1.2 摩擦阻尼器 | 第21-22页 |
2.1.3 金属阻尼器 | 第22-25页 |
2.2 耗能减震结构动力分析理论 | 第25-30页 |
2.2.1 基于等价线性化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 第25-27页 |
2.2.2 直接积分动态时程分析法 | 第27-29页 |
2.2.3 基于振型分解的时程分析法 | 第29-30页 |
2.3 履带式金属阻尼器的构造及力学模型 | 第30-37页 |
2.3.1 履带式金属阻尼器的构造 | 第30页 |
2.3.2 履带式金属阻尼器力学模型 | 第30-35页 |
2.3.3 履带式金属阻尼器滞回规则 | 第35-3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3章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自振特性分析 | 第39-49页 |
3.1 结构概况 | 第39-40页 |
3.2 斜拉桥空间非线性动力有限元模型 | 第40-43页 |
3.2.1 主梁、桥塔、桥墩以及斜拉索的模拟 | 第41页 |
3.2.2 初始几何刚度的模拟 | 第41页 |
3.2.3 桩土相互作用的模拟 | 第41-42页 |
3.2.4 球形钢支座的模拟 | 第42-43页 |
3.2.5 阻尼的模拟 | 第43页 |
3.3 斜拉桥的动力特性分析 | 第43-4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4章 履带式金属阻尼器减震斜拉桥地震响应分析 | 第49-68页 |
4.1 地震波的输入 | 第49-50页 |
4.1.1 反应谱的确定 | 第49-50页 |
4.1.2 地震波的选取 | 第50页 |
4.2 减震斜拉桥纵桥向响应规律 | 第50-59页 |
4.2.1 塔顶纵向位移和梁端纵向位移随阻尼器参数的变化规律 | 第51-56页 |
4.2.2 塔底弯矩M_y随阻尼器参数的变化规律 | 第56-57页 |
4.2.3 塔底剪力F_z随阻尼器参数的变化规律 | 第57-59页 |
4.3 减震斜拉桥横桥向响应规律 | 第59-66页 |
4.3.1 梁端横桥向墩梁相对位移随阻尼器参数的变化规律 | 第59-61页 |
4.3.2 主塔横桥向位移随阻尼器参数的变化规律 | 第61-62页 |
4.3.3 过渡墩及辅助墩墩底弯矩M_z随阻尼器参数的变化规律 | 第62-6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5章 阻尼器参数优化方法及验证 | 第68-81页 |
5.1 引言 | 第68页 |
5.2 纵桥向阻尼器参数优化 | 第68-72页 |
5.2.1 半漂浮体系斜拉桥纵桥向简化模型 | 第68-69页 |
5.2.2 基于反应谱法的阻尼器参数优化方法。 | 第69-71页 |
5.2.3 纵桥向阻尼器参数优化计算流程 | 第71-72页 |
5.3 横桥向阻尼器参数优化 | 第72-78页 |
5.3.1 模拟退火算法简介 | 第72页 |
5.3.2 Metropolis准则与Boltzmann方程 | 第72-75页 |
5.3.3 模拟退火算法计算步骤及流程图 | 第75-76页 |
5.3.4 横桥向阻尼器参数优化 | 第76-78页 |
5.4 优化方法验证 | 第78-80页 |
5.4.1 纵桥向优化方法验证 | 第78-79页 |
5.4.2 横桥向优化方法验证 | 第79-8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1-83页 |
结论 | 第81-82页 |
展望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