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5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简短评述 | 第20页 |
三、研究意义与创新之处 | 第20-21页 |
(一)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二)创新之处 | 第21页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1-25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21-23页 |
(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23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第二章 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理论基础 | 第25-31页 |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5-28页 |
(一)高等职业教育 | 第25-26页 |
(二)高等职业院校 | 第26-27页 |
(三)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 | 第27-28页 |
二、相关理论 | 第28-31页 |
(一)依附理论 | 第28-29页 |
(二)比较优势理论 | 第29页 |
(三)开放系统理论 | 第29-30页 |
(四)人力资本理论 | 第30-31页 |
第三章 江西省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现状 | 第31-49页 |
一、江西省高职院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动因 | 第31-34页 |
(一)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 第31页 |
(二)政策法规的指引与支持 | 第31-32页 |
(三)江西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 第32-33页 |
(四)高职教育改革创新的内部需求 | 第33页 |
(五)国际市场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 | 第33-34页 |
二、江西省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现状分析 | 第34-42页 |
(一)江西省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社会环境 | 第34-35页 |
(二)江西省高职院校基本情况 | 第35-37页 |
(三)江西省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基本形式 | 第37-42页 |
三、江西省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特点 | 第42-43页 |
(一)国际化发展理念受到普遍重视 | 第42页 |
(二)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 第42-43页 |
(三)交流合作对象趋于多元化、区域更为广泛 | 第43页 |
(四)积极拓宽对外合作领域和渠道 | 第43页 |
四、江西省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实践经验 | 第43-49页 |
(一)中外合作办学 | 第44-45页 |
(二)教师的国际流动 | 第45-46页 |
(三)学生的国际流动 | 第46-49页 |
第四章 江西省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问题和影响因素 | 第49-53页 |
一、江西省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存在的问题 | 第49-50页 |
(一)国际交流与合作受众面小 | 第49页 |
(二)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层次水平不高 | 第49页 |
(三)国际交流与合作专业人员队伍建设需加强 | 第49-50页 |
(四)国际交流与合作生源、师资受限 | 第50页 |
(五)国际交流与合作投入经费的不足 | 第50页 |
二、江西省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影响因素分析 | 第50-53页 |
(一)教育政策和战略因素 | 第51页 |
(二)经费投入因素 | 第51页 |
(三)人员因素 | 第51-52页 |
(四)其它相关因素 | 第52-53页 |
第五章 我国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典型案例分析 | 第53-63页 |
一、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 第53-55页 |
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 第55-57页 |
三、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 | 第57-59页 |
四、三所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点分析 | 第59-63页 |
第六章 促进江西省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对策建议 | 第63-69页 |
一、发挥政府统筹作用,提供多方面支持 | 第63-66页 |
(一)完善健全相关法规政策,提供政策支持 | 第63-64页 |
(二)增加经费投入,提供资金支持 | 第64-65页 |
(三)放宽院校办学自主权,适当权限下放 | 第65页 |
(四)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宣传、统筹和规划工作 | 第65-66页 |
二、加快高职院校自身发展,提升对外合作能力 | 第66-67页 |
(一)加强培养国际化师资队伍 | 第66页 |
(二)结合江西经济发展,拓宽国际合作专业领域 | 第66页 |
(三)提高国际化办学层次,探索多形式办学模式 | 第66-67页 |
(四)深化国际化教学理念,引进国际化课程 | 第67页 |
(五)增强与跨国企业的往来合作 | 第67页 |
三、协作相关联动组织,提高国际交流合作效率 | 第67-69页 |
(一)重视民间组织的作用 | 第67-68页 |
(二)发挥职教集团的优势 | 第68-69页 |
结语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