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3页 |
Abstract | 第13-19页 |
第一章 研究背景及文献综述 | 第20-39页 |
1. 镉的理化性质及土壤镉污染现状 | 第20页 |
2. 我国稻田及大米镉污染现状 | 第20-22页 |
2.1 中国耕地镉污染现状及修复技术 | 第21页 |
2.2 水稻籽粒镉超标问题及其主要解决办法 | 第21-22页 |
3. 镉对生物的毒害作用 | 第22-26页 |
3.1 镉对植物的毒害作用 | 第22-24页 |
3.2 镉对人和动物的毒害作用 | 第24-25页 |
3.3 植物对镉胁迫的缓解作用 | 第25-26页 |
4. 硅的基本理化性质、生物学功能以及在植物应用上的研究现状 | 第26-27页 |
4.1 硅的基本理化性质及其分布 | 第26页 |
4.2 硅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植物上的应用 | 第26-27页 |
5. 硒的基本理化性质、生物学功能以及在植物应用上的研究现状 | 第27-30页 |
5.1 硒的分布状况及其对动物的生理作用 | 第27-28页 |
5.2 硒对植物的生理作用 | 第28-30页 |
6. 本研究的意义 | 第30-31页 |
7.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9页 |
第二章 杂交籼稻镉积累品种的筛选及其与硒、硅的关系研究 | 第39-5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0-41页 |
1.1 试验田基础情况 | 第40页 |
1.2 试验品种及编号 | 第40-41页 |
1.3 试验方法 | 第41页 |
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41页 |
2. 结果分析 | 第41-47页 |
2.1 不同水稻品种籽粒产量与糙米镉含量 | 第41-44页 |
2.2 水稻抽穗期不同部位镉含量及其转运系数 | 第44页 |
2.3 水稻抽穗期不同部位和糙米中硒、硅含量 | 第44-45页 |
2.4 抽穗期水稻各部位镉含量和转运系数与糙米镉含量相关分析 | 第45页 |
2.5 抽穗期不同部位硒、硅含量与糙米中镉含量的相关分析 | 第45-46页 |
2.6 糙米中硒、硅含量和糙米中镉含量的关系 | 第46-47页 |
3. 讨论 | 第47-48页 |
4.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第三章 氮硅配施对杂交籼稻干物质积累和镉吸收的影响 | 第51-6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2-53页 |
1.1 材料 | 第52页 |
1.2 方法 | 第52页 |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52-53页 |
1.4 数据处理 | 第5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3-58页 |
2.1 氮硅配施对水稻根系及地上部干物质质量的影响 | 第53-54页 |
2.2 氮硅配施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 | 第54-55页 |
2.3 氮硅配施对水稻地上部氮积累量的影响 | 第55-56页 |
2.4 氮硅配施对水稻各器官镉含量和积累量的影响的影响 | 第56-57页 |
2.5 氮硅配施对水稻精米镉含量的影响 | 第57-58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0页 |
第四章 硒对不同杂交籼稻苗期镉胁迫的缓解作用及矿质营养的影响 | 第60-76页 |
1. 材料方法 | 第61-62页 |
1.1 试验材料与设计 | 第61页 |
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61-62页 |
1.3 数据处理及分析 | 第6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2-71页 |
2.1 硒对镉胁迫下水稻生物量的影响 | 第62-63页 |
2.2 硒对镉胁迫下水稻叶绿体色素含量的影响 | 第63-65页 |
2.3 硒对镉胁迫下水稻根系活力的影响 | 第65页 |
2.4 硒对镉胁迫下水稻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和非蛋白巯基含量的影响 | 第65-67页 |
2.5 硒对水稻植株镉含量的影响 | 第67-68页 |
2.6 硒对水稻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 第68-71页 |
3. 讨论 | 第71-72页 |
3.1 硒对镉胁迫下水稻幼苗生物量的影响作用 | 第71页 |
3.2 硒缓解水稻幼苗镉胁迫的机制 | 第71-72页 |
3.3 硒对镉胁迫下水稻矿质营养的影响作用 | 第72页 |
4. 结论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第五章 基施硒和硅对不同杂交籼稻拔节期镉吸收及积累的影响 | 第76-9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7-79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77页 |
1.2 试验设计与方法 | 第77-78页 |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78-79页 |
1.4 参数计算 | 第79页 |
1.5 数据处理统计分析 | 第7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79-85页 |
2.1 外源硒和硅对水稻根际土壤pH的影响 | 第79-80页 |
2.2 外源硒和硅对水稻干物质量的影响 | 第80-81页 |
2.3 外源硒和硅对水稻根表铁膜镉含量的影响 | 第81页 |
2.4 外源硒和硅对水稻根系和地上部镉含量及转运系数的影响 | 第81-82页 |
2.5 外源硒和硅对水稻不同部位镉积累量及其百分比的影响 | 第82-83页 |
2.6 水稻不同部位镉浓度及积累量相关分析 | 第83-84页 |
2.7 外源硒和硅对水稻籽粒中镉含量的影响 | 第84-85页 |
3. 讨论 | 第85-87页 |
3.1 外源硒和硅对水稻干物质量的影响 | 第85页 |
3.2 外源硒和硅对水稻根表铁膜镉含量的影响 | 第85-86页 |
3.3 外源硒和硅对水稻根和地上部镉含量以及转运系数的影响 | 第86页 |
3.4 外源硒和硅对不同水稻各部位镉积累的影响 | 第86-87页 |
3.5 外源硒和硅对不同水稻籽粒镉含量的影响 | 第87页 |
4. 结论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0页 |
第六章 硒硅对杂交籼稻吸收转运镉的影响 | 第90-120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90-93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90-91页 |
1.2 试验设计与处理 | 第91-92页 |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92-93页 |
2. 结果分析 | 第93-110页 |
2.1 硒硅对水稻镉及矿质营养的影响 | 第93-99页 |
2.2 硒硅对水稻镉化学形态及亚细胞分布的影响 | 第99-105页 |
2.3 硒硅对水稻镉胁迫下生理生化反应的影响 | 第105-110页 |
3. 讨论 | 第110-115页 |
3.1 硒硅对水稻镉及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 第110-112页 |
3.2 硒硅对水稻镉化学形态及亚细胞分布的影响 | 第112-113页 |
3.3 硒硅对镉胁迫下水稻生理生化作用的影响 | 第113-115页 |
4. 结论 | 第115-117页 |
4.1 硒硅对水稻镉及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 | 第115页 |
4.2 硒硅对水稻体内镉化学形态和亚细胞分布的影响 | 第115-116页 |
4.3 硒硅对镉胁迫下水稻生理生化反应的影响 | 第116-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0页 |
第七章 结语 | 第120-129页 |
1. 主要结论 | 第120-124页 |
1.1 杂交籼稻镉积累品种的筛选及其与硒、硅的关系 | 第120-121页 |
1.2 保证水稻产量并降低水稻穗部镉含量的硅肥和氮肥使用量 | 第121页 |
1.3 硒对不同杂交籼稻苗期镉胁迫的缓解作用及矿质营养的影响 | 第121-122页 |
1.4 基施硒和硅对不同杂交籼稻拔节期镉吸收积累的影响 | 第122页 |
1.5 硒和硅对镉胁迫下不同镉积累杂交籼稻镉含量及矿质元素的影响 | 第122-123页 |
1.6 硒和硅对不同籽粒镉积累杂交籼稻镉的化学形态和亚细胞分布的影响 | 第123页 |
1.7 硒和硅对镉胁迫下不同杂交籼稻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 第123-124页 |
2. 讨论 | 第124-126页 |
2.1 不同水稻品种糙米镉含量差异和抽穗期硒、硅含量对其影响 | 第124页 |
2.2 外源硒和硅对不同水稻镉吸收分配的调控作用 | 第124-126页 |
3. 本研究主要创新点 | 第126页 |
4. 本研究的不足 | 第126-127页 |
参考文献 | 第127-129页 |
致谢 | 第129-13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