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行为保全论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2-14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1 现有研究的着重点 | 第14-15页 |
1.2.2 现有研究的薄弱点 | 第15-16页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6-17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17-18页 |
第2章 行为保全概述 | 第18-26页 |
2.1 行为保全的概念界定 | 第18-22页 |
2.1.1 行为保全的涵义 | 第18-19页 |
2.1.2 行为保全的特征 | 第19-20页 |
2.1.3 行为保全与财产保全 | 第20-21页 |
2.1.4 行为保全与先予执行 | 第21-22页 |
2.2 行为保全的性质 | 第22-24页 |
2.3 行为保全的功能 | 第24-25页 |
2.3.1 保全权利实现 | 第24-25页 |
2.3.2 强化纠纷解决 | 第25页 |
2.3.3 增进司法权威 | 第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域外行为保全相关制度考察 | 第26-35页 |
3.1 制度起源 | 第26-27页 |
3.1.1 罗马法禁止令状 | 第26页 |
3.1.2 教会法占有权救济 | 第26页 |
3.1.3 欧洲王室法新侵占之诉 | 第26-27页 |
3.1.4 禁令与假处分 | 第27页 |
3.2 英美法系中间禁令制度 | 第27-29页 |
3.3 大陆法系假处分制度 | 第29-31页 |
3.4 比较与启示 | 第31-34页 |
3.4.1 两大法系相关制度比较 | 第31-33页 |
3.4.2 两大法系相关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33-3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4章 我国行为保全的制度现状 | 第35-50页 |
4.1 立法沿革 | 第35-36页 |
4.2 立法现状 | 第36-40页 |
4.2.1 立法规定 | 第36-38页 |
4.2.2 立法现状评析 | 第38-40页 |
4.3 司法现状 | 第40-48页 |
4.3.1 司法概况 | 第41-44页 |
4.3.2 司法现状评析 | 第44-4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5章 我国行为保全的制度完善 | 第50-58页 |
5.1 制度完善应遵循的原则 | 第50-51页 |
5.1.1 自愿处分原则 | 第50页 |
5.1.2 适度裁量原则 | 第50-51页 |
5.1.3 衡平救济原则 | 第51页 |
5.2 程序制度的完善 | 第51-55页 |
5.2.1 行为保全的适用范围 | 第51页 |
5.2.2 行为保全的启动 | 第51-53页 |
5.2.3 行为保全的审理 | 第53-54页 |
5.2.4 行为保全的裁定 | 第54-55页 |
5.3 救济机制的完善 | 第55-58页 |
5.3.1 复议与上诉 | 第55-56页 |
5.3.2 解除 | 第56-57页 |
5.3.3 赔偿 | 第57-58页 |
结束语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附录 中国裁判文书网行为保全文书一览表 | 第64-77页 |
附录1 支持裁定 | 第64-71页 |
附录2 驳回裁定 | 第71-73页 |
附录3 解除裁定 | 第73-74页 |
附录4 撤回裁定 | 第74-75页 |
附录5 复议/上诉裁定 | 第75-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