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10页 |
CATALOG | 第10-13页 |
1 引言 | 第13-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3 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 | 第14-16页 |
1.3.1 研究方法及可能的创新点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框架 | 第15-16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6-18页 |
3 基于RBC理论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 | 第18-38页 |
3.1 RBC理论概述 | 第18页 |
3.2 基于RBC理论DSGE模型的建立 | 第18-25页 |
3.2.1 代表性家庭 | 第18-21页 |
3.2.2 代表性厂商 | 第21-22页 |
3.2.3 政府财政部门 | 第22页 |
3.2.4 货币政策当局——中央银行 | 第22-23页 |
3.2.5 其他冲击与市场均衡 | 第23-24页 |
3.2.6 综合变换线性近似系统 | 第24-25页 |
3.2.7 变量定义、链接与最终模型确定 | 第25页 |
3.3 基于RBC理论DSGE模型的估计及结果分析 | 第25-38页 |
3.3.1 系统运行环境 | 第25-26页 |
3.3.2 模型估计结果——数表分析 | 第26-29页 |
3.3.3 模型估计结果——图示分析 | 第29-36页 |
3.3.4 DSGE模型的综合结果分析 | 第36-38页 |
4 新凯恩斯主义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 | 第38-65页 |
4.1 新凯恩斯主义理论概述 | 第38页 |
4.2 新凯恩斯主义DSGE模型的建立 | 第38-49页 |
4.2.1 代表性家庭 | 第38-40页 |
4.2.2 代表性厂商 | 第40-42页 |
4.2.3 政府财政部门 | 第42页 |
4.2.4 货币政策当局——中央银行 | 第42-43页 |
4.2.5 市场均衡与综合变换线性近似系统 | 第43-45页 |
4.2.6 新凯恩斯三大方程与两种冲击 | 第45-49页 |
4.2.7 变量定义、链接与最终模型确定 | 第49页 |
4.3 新凯恩斯主义DSGE模型的估计及结果分析 | 第49-65页 |
4.3.1 系统运行环境 | 第49-50页 |
4.3.2 模型估计结果——数表分析 | 第50-53页 |
4.3.3 模型估计结果——图示分析 | 第53-63页 |
4.3.4 DSGE模型的综合结果分析 | 第63-65页 |
5 金融生态系统中的新凯恩斯主义DSGE模型 | 第65-105页 |
5.1 金融生态系统概述 | 第65-66页 |
5.2 引入金融生态系统的新凯恩斯DSGE建立 | 第66-75页 |
5.2.1 代表性家庭 | 第66-69页 |
5.2.2 代表性厂商 | 第69-71页 |
5.2.3 政府财政部门 | 第71页 |
5.2.4 货币政策当局——中央银行 | 第71-72页 |
5.2.5 金融机构部门 | 第72页 |
5.2.6 金融生态环境及其冲击 | 第72-73页 |
5.2.7 其他冲击与市场均衡 | 第73-74页 |
5.2.8 综合变换线性近似系统 | 第74-75页 |
5.2.9 变量定义、链接与最终模型确定 | 第75页 |
5.3 引入金融生态系统的新凯恩斯DSGE估计及结果分析 | 第75-94页 |
5.3.1 系统运行环境 | 第75-76页 |
5.3.2 模型估计结果——数表分析 | 第76-79页 |
5.3.3 模型估计结果——图示分析 | 第79-93页 |
5.3.4 DSGE模型的综合结果分析 | 第93-94页 |
5.4 剔除金融生态环境的DSGE模型估计 | 第94-102页 |
5.5 金融生态环境对DSGE模型的综合分析 | 第102-105页 |
6 全文总结及研究展望 | 第105-112页 |
6.1 RBC与新凯恩斯DSGE基本框架对比 | 第105-106页 |
6.2 RBC与新凯恩斯DSGE的冲击传导机制及效果对比 | 第106-109页 |
6.3 新凯恩斯DSGE下引入金融生态的效果对比 | 第109-110页 |
6.4 研究展望 | 第110-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17页 |
致谢 | 第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