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7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1.2 基于动力响应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 | 第13-14页 |
1.3 本论文研究内容的国内外现状 | 第14-25页 |
1.3.1 扩展卡尔曼滤波方法(EKF) | 第14-21页 |
1.3.2 环境激励作用下结构参数与损伤识别研究 | 第21-23页 |
1.3.3 激励和响应部分观测下结构参数与损伤识别研究 | 第23-25页 |
1.4 论文内容及创新 | 第25-27页 |
1.4.1 论文主要内容 | 第25-26页 |
1.4.2 论文创新点 | 第26-27页 |
第二章 环境激励下基于响应互相关函数与EKF的损伤识别方法. | 第27-47页 |
2.1 随机过程相关理论 | 第27-32页 |
2.1.1 随机过程 | 第27-29页 |
2.1.2 平稳随机过程及其性质 | 第29-31页 |
2.1.3 理想白噪声性质 | 第31-32页 |
2.2 互相关函数的抗噪分析 | 第32页 |
2.3 基于互相关函数的运动方程推导 | 第32-34页 |
2.4 基于互相关函数的扩展卡尔曼滤波方程推导 | 第34-36页 |
2.5 数值算例分析 | 第36-46页 |
2.5.1 ASCE SHM Benchmark风荷载作用数值算例 | 第36-42页 |
2.5.1.1 风载类型:高斯分布白噪声 | 第36-41页 |
2.5.1.2 风载类型:均匀分布白噪声 | 第41-42页 |
2.5.2 平面框架模型数值算例 | 第42-46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三章 结构响应互相关函数与EKF相结合方法的实验验证 | 第47-57页 |
3.1 脉冲激励实验验证 | 第47-53页 |
3.1.1 五层实验室框架阻尼识别 | 第49-52页 |
3.1.2 脉冲激励实验 | 第52-53页 |
3.2 白噪声激励实验验证 | 第53-55页 |
3.3 脉冲激励实验同白噪声激励实验对比分析 | 第55-5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四章 两步卡尔曼滤波方法 | 第57-73页 |
4.1 两步卡尔曼滤波方法 | 第57-60页 |
4.1.1 两步卡尔曼滤波方法第一步 | 第58-59页 |
4.1.2 两步卡尔曼滤波方法第二步 | 第59-60页 |
4.2 数值算例及实验验证 | 第60-72页 |
4.2.1 ASCE SHM Benchmark模型数值算例 | 第60-68页 |
4.2.2 三十层剪切框架数值算例 | 第68-70页 |
4.2.3 八层剪切框架损伤识别实验验证 | 第70-7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五章 输入输出部分观测下两阶段两步卡尔曼预测估计方法 | 第73-94页 |
5.1 卡尔曼预测估计以及扩展卡尔曼预测估计方法 | 第73-75页 |
5.2 两阶段两步卡尔曼预测估计方法 | 第75-79页 |
5.2.1 第一阶段两步卡尔曼预测估计方法 | 第76-78页 |
5.2.2 第二阶段两步卡尔曼预测估计方法:最小二乘识别外激励 | 第78-79页 |
5.3 数值算例及实验验证 | 第79-92页 |
5.3.1 三十层剪切框架数值算例 | 第79-81页 |
5.3.2 大型桁架结构损伤与荷载识别数值算例 | 第81-85页 |
5.3.3 ASCE SHM Benchmark模型损伤与荷载识别数值算例 | 第85-90页 |
5.3.4 八层剪切框架损伤与荷载识别实验验证 | 第90-9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2-9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4-97页 |
6.1 论文总结 | 第94-95页 |
6.2 论文展望 | 第95-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4页 |
致谢 | 第104-105页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