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8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8-10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四、研究对象 | 第15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六、相关概念阐述 | 第16-18页 |
第一章 斯霞与霍懋征语文教学思想解读 | 第18-38页 |
第一节 斯霞的语文教学思想解读 | 第18-28页 |
一、斯霞语文教学艺术与风格 | 第18-24页 |
二、斯霞语文教学艺术风格背后的教学思想 | 第24-28页 |
第二节 霍懋征的语文教学思想解读 | 第28-38页 |
一、霍懋征语文教学艺术与风格 | 第28-33页 |
二、霍懋征语文教学艺术风格背后的教学思想 | 第33-38页 |
第二章 斯霞与霍懋征语文教学思想比较 | 第38-56页 |
第一节 斯霞与霍懋征教育思想的比较 | 第38-44页 |
一、学科性质观的比较 | 第38-40页 |
二、教师观的比较 | 第40-41页 |
三、学生观的比较 | 第41-43页 |
四、教材观的比较 | 第43-44页 |
第二节 斯霞与霍懋征语文教学实践与方法的比较 | 第44-50页 |
一、学习方式培养方法的比较 | 第44-45页 |
二、练习组织艺术特点的比较 | 第45-47页 |
三、阅读教学艺术的比较 | 第47-48页 |
四、写作教学的艺术比较 | 第48-50页 |
第三节 斯霞与霍懋征语文教学思想的异同点与局限性 | 第50-56页 |
一、斯霞与霍懋征语文教学思想的异同点 | 第50-54页 |
二、斯霞与霍懋征语文教学思想的局限性 | 第54-56页 |
第三章 斯霞与霍懋征语文教学思想的贡献与启示 | 第56-62页 |
第一节 对当代语文教育教学的贡献 | 第56-58页 |
一、本土特色的小学语文教学理论丰富了语文教学理论体系 | 第56页 |
二、为中国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研究提供了源泉和动力 | 第56-57页 |
三、产生了各自具有个性化特征的教学风格 | 第57-58页 |
四、用实际践行特殊社会历史背景下的精神价值 | 第58页 |
第二节 对未来语文教育教学的启示 | 第58-62页 |
一、关注儿童的主体地位;“爱并善于爱” | 第58-59页 |
二、用民主建立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 第59-60页 |
三、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 | 第60页 |
四、教育教学应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 | 第60-61页 |
五、教学思想和观念的更新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坚持创新 | 第61-62页 |
结语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