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4-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 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第2章 股权激励的理论基础及概念界定 | 第18-20页 |
2.1 股权激励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18-19页 |
2.1.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8页 |
2.1.2 双因素激励理论 | 第18-19页 |
2.2 股权激励相关概念 | 第19-20页 |
第3章 TH公司股权激励的案例简介 | 第20-24页 |
3.1 公司简介 | 第20-21页 |
3.1.1 发展历程简介 | 第20页 |
3.1.2 行业地位简介 | 第20-21页 |
3.2 股权激励现状 | 第21-24页 |
3.2.1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现状 | 第21-23页 |
3.2.2 TH公司股权激励现状 | 第23-24页 |
第4章 TH公司股权激励方案的分析与评价 | 第24-37页 |
4.1 股票期权激励计划 | 第24-31页 |
4.1.1 方案制定 | 第24-25页 |
4.1.2 计划执行 | 第25-26页 |
4.1.3 激励效果分析与方案评价 | 第26-31页 |
4.2 第一次员工持股计划 | 第31-34页 |
4.2.1 方案制定 | 第31-32页 |
4.2.2 计划执行 | 第32页 |
4.2.3 激励效果与方案评价 | 第32-34页 |
4.3 第二次员工持股计划 | 第34-37页 |
4.3.1 方案制定 | 第35页 |
4.3.2 计划执行 | 第35页 |
4.3.3 激励效果预测 | 第35-37页 |
第5章 启示与建议 | 第37-42页 |
5.1 启示 | 第37-38页 |
5.1.1 行权条件普遍制定过高及对激励计划失败的风险把控较为缺失 | 第37页 |
5.1.2 股权激励方案的专业性和变通性不足 | 第37-38页 |
5.1.3 外部环境对股权激励成败影响巨大 | 第38页 |
5.1.4 股权激励制度发展迅猛但多数公司跟风问题严重 | 第38页 |
5.2 对TH公司及其他上市公司未来实施股权激励的建议 | 第38-40页 |
5.2.1 选择合理的股权激励模式 | 第38页 |
5.2.2 设置合理的行权价格与行权条件 | 第38-39页 |
5.2.3 选择合理的激励对象 | 第39页 |
5.2.4 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股权激励方案 | 第39页 |
5.2.5 完善治理机制及遏制权力寻租 | 第39页 |
5.2.6 改善股权结构为保障股权激励成功实施奠定基础 | 第39-40页 |
5.2.7 合理把握实施股权激励的时间 | 第40页 |
5.3 对监管部门的相关建议 | 第40-41页 |
5.3.1 完善资本市场秩序及维护宏观经济稳定 | 第40页 |
5.3.2 加强市场监管及规范审批程序 | 第40-41页 |
5.3.3 关注股权激励失败问题及完善相关法规政策 | 第41页 |
5.4 对普通投资者和公司管理者的相关建议 | 第41-42页 |
5.4.1 加强道德观念及恪守职业操守 | 第41页 |
5.4.2 增强风险意识及切莫盲目跟风 | 第41-42页 |
第6章 结论 | 第42-45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2-44页 |
6.2 后续研究展望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页 |